讷河100米内附近的人,讷河百米之内身边人

发布时间:2025-11-03 09:29:03 来源:原创内容

这两天刷手机,总能刷到“讷河100米内附近的人”这个话题。说来也怪,当年在讷河老城区住着的时候,可从没想过这个功能。那会儿邻里之间,谁家包了酸菜馅饺子,隔着院墙都能闻着香味;张奶奶家的樱桃熟了,总要给左邻右舍送上一小篮。现在想想,那时候的“百米之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烟火气。

如今搬进了新小区,家家装着防盗门,邻居碰面点个头就算熟络了。前两天在电梯里遇到楼上的小伙,他正低头摆弄手机,我顺口问了句:“这么忙啊?”他抬头笑笑:“可不是,正看着讷河百米之内身边人呢,看看有没有同小区的球友。”这话让我一愣——原来科技早已悄悄改变了我们认识邻居的方式。

从院墙到屏幕的距离

记得小时候,我家隔壁住着王叔,是个木匠。他家院墙矮矮的,我经常趴在那儿看他做木工活。刨花飞舞的午后,他会给我讲讷河老码头的故事。那种亲近,是实实在在的。现在打开手机,屏幕上跳出的“讷河100米内附近的人”,虽然隔着屏幕,却意外地让陌生变得熟悉。昨天就在上面认识了对门刚搬来的小夫妻,他们正在找装修师傅,我顺手推荐了王叔的儿子——子承父业,如今也在做这行。

这让我想起母亲常说的一句话:“远亲不如近邻。”她说上世纪九十年代,讷河下特大暴雨,平房区积水严重,是邻居们互相帮着转移家具、疏通水道。那种危急时刻伸出的手,比什么都温暖。现在虽然住在高楼里,但通过“讷河百米之内身边人”这样的功能,似乎又重新找回了那种邻里之间的牵挂。

不过话说回来,线上的相识终究还是需要线下的温度。上周小区微信群里有位妈妈急着找儿童退烧药,消息发出不到十分钟,叁楼的李医生就送去了药品和体温计。这种及时的帮助,让我觉得“附近的人”不只是屏幕上的头像,更是真实存在的邻里情谊。

百米之内的新故事

老讷河人可能还记得,以前人民商场门口总有下棋的老爷子,他们的棋盘周围总是围着一圈人。如今那种场景少了,但邻里之间的连接并没断,只是换了个形式。前两天我看到“讷河100米内附近的人”里有个“周末徒步群”,加入后发现组织者居然是初中同学。这个世界真小,小到在百米之内就能重逢失联多年的故人。

我开始习惯每天看看这个功能,不是为了窥探别人生活,而是想了解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故事。昨天看到有人在上面寻找走失的泰迪犬,底下很快就有邻居回复说在江边公园见过。这种互帮互助的瞬间,让冰冷的科技有了温度。

当然,线上交往需要分寸感。就像以前在胡同里串门,不会直接推门就进,总会先在门口打个招呼。现在加邻居好友时,我也会先自我介绍,说明来意。这种礼貌,无论科技怎么变,都是不会过时的。

走在讷河街头,看着熟悉又陌生的街景,我突然觉得,“讷河百米之内身边人”不只是个技术功能,更像是这座城市的心跳。菜市场里讨价还价的声音,广场上跳舞的阿姨,学校门口等待的家长——这些鲜活的生活画面,构成了讷河最真实的样子。而科技,不过是给这种连接多了条途径而已。

或许有一天,我会在“附近的人”里发起个周末读书会,或者在小区组织一次旧物交换。毕竟,再先进的技术,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人与人的真实相遇。就像此刻,我站在阳台上,看着楼下散步的邻居,虽然叫不出名字,但知道我们都生活在这片叫做讷河的土地上,共享着这百米之内的缘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