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火车站小巷子,邻近火车站的小巷

发布时间:2025-11-03 04:49:20 来源:原创内容

连云港火车站旁的那条老街

每次走出连云港火车站,我总会不自觉地往右手边那条小巷子张望。要说这条邻近火车站的小巷有什么特别,倒也说不上,它不像景区那样光鲜亮丽,也没有商业街的人声鼎沸。可就是这么条普通巷子,总像有根看不见的线牵着人往里头走。

巷口常年飘着烤红薯的香气,那个推着铁皮桶的大叔我认得,在这摆了快十年摊。每次路过他都会笑着问句“老样子?”,然后递来个烫手的红薯。剥开焦脆的外皮,金黄的红薯肉冒着热气,站在初冬的风里吃上一口,整个人都暖和起来了。这种味道,是高档甜品店永远模仿不来的。

往里走几步,修鞋师傅老周正戴着老花镜给皮鞋上线。他的工具箱还是上世纪的老物件,每件工具都磨得发亮。“现在年轻人都不修鞋咯”,他边敲鞋跟边说,“但老街坊们还是认我这儿”。确实,他的摊位前总是摆着几双待修的鞋,主人可能下午才会来取。这种信任,是多年相处攒下来的。

巷子中段有家开了二十年的面馆,老板娘下面条的动作像在表演。面条在漏勺里颠两下,手腕一抖,汤汁半点不溅。她记得熟客的口味——王老师要多放香菜,李师傅不要葱花。有次听见她和老顾客闲聊:“你家小子考上大学了吧?”那种熟稔,不像做生意,倒像是老街坊串门。

最让人意外的是巷尾藏着家旧书店,老板是个戴眼镜的退休教师。书店窄得很,两个人并排走都费劲,但书架上总能翻出惊喜。上次我就在角落里找到了绝版多年的《连云港风物志》,老板轻轻掸去书上的灰:“这本啊,搁这等你有些年头了。”那一刻忽然觉得,这条小巷子像座活着的博物馆,收藏着城市的记忆。

傍晚时分,巷子渐渐热闹起来。下班的人拎着菜匆匆走过,放学的小孩在巷口追逐嬉戏。路灯次第亮起,把行人的影子拉得老长。面馆飘出炒菜的香味,修鞋摊收了工,书店的灯还亮着——这条邻近火车站的小巷,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安宁。

站在巷口回望,火车站广场上人来人往,旅客们拖着行李箱匆匆赶路。而一墙之隔的这条小巷,却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呼吸。它见证着火车站的变迁,守护着最质朴的市井生活。也许下次你来连云港火车站,也可以拐进这条小巷子看看,尝尝那家的面条,或者就在巷口的石阶上坐坐。你会发现,这座城市的温度,就藏在这些看似平常的角落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