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小巷子玩辩辩快餐,老街巷弄尝便捷风味
那天下午闲着没事,我又晃悠到了城南那条熟悉的老街。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墙角的狗尾巴草在风里摇啊摇的。巷口修鞋匠老张头正戴着老花镜钉鞋跟,锤子敲得叮叮响。
巷子深处飘来一阵炒菜的香味,让我想起第一次在这家小店点外卖的情景。那会儿刚搬来这附近,半夜饿得慌,无意中搜到这家叫“老街坊”的小店。手机下单才十分钟,老板就提着保温袋送到了楼下。热乎乎的鱼香肉丝饭,锅气还没散呢。
巷子里的烟火气
后来慢慢熟了,才知道这家店是王婶和她儿子经营的。店面就开在自家老屋里,前后不过二十平米。每天清晨,王婶骑着叁轮车去菜市场,挑最新鲜的青椒、最水灵的芹菜。她总说:“别看咱店小,食材可不能糊弄人。”灶台设在临街的窗口,路过时总能看见她儿子颠勺的身影,火苗窜得老高。
现在点他们家的老河口小巷子玩辩辩快餐特别方便。手机那头刚说完“订单来了”,这边就开始现炒。我特别喜欢他们家的招牌小炒肉,五花肉切得薄薄的,和青红椒一起爆炒,出锅前淋一勺豆豉。每次打开餐盒,那股焦香扑鼻而来,总能让我想起小时候奶奶在灶房忙活的日子。
有回下雨天去取餐,看见王婶正给外卖箱盖防雨布。她笑着说:“这下雨天的,可不能让人家吃到冷饭。”那天我的订单其实已经超时了,可打开餐盒时,米饭还烫手呢。后来才知道,她是特意重新给我现炒了一份。
老街巷弄尝便捷风味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现代人图个省事,手指一点饭菜到家。可在这条老巷子里,便捷背后还藏着老街坊的温情。就像王婶常说的:“咱这虽然叫快餐,可功夫一点没省。”她坚持每份小炒都要单锅现炒,说大锅菜出不来那个味儿。
昨天傍晚路过,看见几个老街坊坐在巷子里的石凳上吃饭。李大爷端着碗红烧豆腐,刘奶奶拎着自家腌的咸菜过来分享。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碗筷碰撞声和说笑声混在一起。这幅画面让我忽然明白,这份老街巷弄尝便捷风味里,装着的不仅是饭菜,更是这条巷子几十年不变的人情味。
现在偶尔加班晚了,我还是会习惯性地点开那个熟悉的头像。听着手机里传来接单的提示音,仿佛已经闻到了从巷子深处飘来的炒菜香。窗外城市的霓虹闪个不停,可这条老巷子里的灯火,始终温暖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