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辩辩搜附近的人上门,清镇查找附近辩辩好友见面
这几天清镇老是下雨,出门都不方便。下午窝在沙发刷手机,突然想起好久没登录的蚕蚕。现在大家都用微信,蚕蚕反而成了有点怀旧的存在。我顺手点开那个熟悉的蓝色图标,输入密码时还差点记错——上次登录得是半年前了吧。
界面跳出来那刻,仿佛坐上了时光机。那些年泡在网吧熬夜聊天的日子,用火星文写的个性签名,还有为升太阳等级整天挂机的执着,现在想想真是又傻又真实。我随手划了划联系人列表,好多灰色头像,有些人甚至想不起是谁了。这不就是青春吗,热热闹闹地开始,安安静静地结束。
附近的人,熟悉又陌生的功能
好奇心驱使下,我点开了“清镇辩辩搜附近的人上门”这个功能。页面转了半天才加载出来,看来用的人确实不多了。刷到的头像里,有开小卖部的老板,有附近中学的学生,还有几个距离显示不到五百米。心里突然冒出个念头:要是早十年有这个功能,说不定能认识隔壁小区的球友,或者找到一起爬黔灵山的伙伴。
不过现在嘛,大家都习惯了保持距离。记得上周在楼下便利店,明明经常碰面的邻居,也就是点头笑笑,谁都没想加个联系方式。科技是方便了,人和人反而生分了。
清镇这小城说大不大,城南到城北开车也就二十分钟。可住在同一个地方的人,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有交集。通过“清镇查找附近辩辩好友见面”,理论上能认识方圆几公里的人,但实际上谁又会真的去敲陌生人的门呢?
我试着给一个同样喜欢周杰伦的邻居发了句“你也喜欢《七里香》啊”,发完自己都笑了。这感觉就像往时光瓶里扔了张纸条,不知道会不会有回音,但扔出去的那一刻,心里倒是挺轻松的。
说起来,蚕蚕还保留着特别关心的提示音。突然听到那声“嘀嘀嘀”,心跳都会漏半拍——虽然现在基本都是各种公众号推送了。但那种条件反射般的期待,大概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吧。
窗外的雨渐渐小了,清镇的夜晚来得特别早,才六点多天就暗了下来。楼下传来炒菜的香味,不知道是哪家在做青椒肉丝。我关掉蚕蚕,顺手清理了几个不再联系的好友。有些东西,留在回忆里或许更好。
不过那个同样喜欢周杰伦的邻居,晚上居然回了我一个表情。虽然我们都没再继续聊下去,但知道附近住着品味相似的人,感觉这个雨后的夜晚,清镇这座小城忽然温暖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