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300一晚同城约茶,莆田同城约茶一晚300
最近刷手机的时候,老看到“莆田300一晚同城约茶”这类信息在朋友圈飘过。说真的,第一次瞅见这行字,心里还咯噔一下——现在连喝茶都搞得这么神秘兮兮了吗??
我有个在莆田工作的朋友小王,上周约饭时聊起这个直摆手。“你可别信那些花里胡哨的,”他夹了块荔枝肉,“我们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就栽在这上头,说是约着喝茶谈人生,结果到地方发现就是个棋牌室包厢,进门先让充五百会员卡。”
藏在茶香里的套路
后来特意打听了一圈,发现这“莆田同城约茶一晚300”的花样真不少。有家开在写字楼里的茶室,看着是正经买卖,但你要真按广告找过去,店主就会神秘兮兮地掏出另一本菜单——上面标注的“特殊服务费”比茶价高出七八倍。
更绝的是城南那家民宿,明明挂着“茶文化交流”的牌子,实际上整天大门紧锁。附近超市老板悄悄告诉我,每个月都能见到几个年轻人在那儿进进出出:“都是看了网上广告来的,说什么叁百块包夜,结果连片茶叶都没见着。”
这话让我想起去年在泉州遇到的真茶农老陈。他当时蹲在茶山脚下叹气:“现在有些人把老祖宗传下来的茶文化都给玩坏了。正经人谈事情去茶楼,一泡铁观音能聊半下午,哪有什么半夜约茶的道理?”
叁百块背后的算计
仔细琢磨这个“莆田300一晚同城约茶”的定价还挺有意思。说贵不贵,说便宜也不便宜——刚好卡在让人犹豫的价位。真要花叁百块喝好茶吧,去正经茶馆能点到不错的武夷岩茶;可要是抱着别的想法,这价钱又显得太便宜,反而让人心里发毛。
我表弟去年就差点中招。那小子刚参加工作,被客户带去家“茶艺馆”。刚落座就进来两个姑娘说要表演茶道,结果茶没喝两口,经理拿着辫辞蝉机过来结账——显示消费两千八。后来还是报警调监控,才发现他们根本没点那些所谓的高档茶。
现在想想,这些打着“莆田同城约茶一晚300”旗号的地方,多半都在玩价格游戏。先用低价吸引人上门,等你坐下了再层层加码。要不就是像小王说的那种,根本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其实莆田本地的茶文化挺深厚的。去年清明节,我在梧塘镇见过真正的茶会。街坊邻居围坐在古厝天井里,用的是祖传的德化白瓷盖碗。第七冲的茶汤颜色淡了,主人家又默默换上新的茶叶,谁也没提钱的事。
倒不是说现在不能做茶叶生意。安溪有个90后茶商,把直播间直接开在茶山上。顾客能看着采茶工摘鲜叶,连晾青摇青的工序都透明展示。去年双十一他卖了八十多万,最贵的单丛茶一斤卖到叁千六,客户还抢着要。
所以啊,下次再刷到“莆田300一晚同城约茶”这种消息,不如直接约朋友去正规茶庄。至少能喝到真东西,不用担心突然冒出来的“服务费”。毕竟老祖宗早就说过:茶有茶道,人有人道,走偏门的生意终究长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