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100元小胡同,利川百元小巷游
提起利川,很多人会想到腾龙洞、鱼木寨这些大名鼎鼎的景点。但要说最让我惦记的,反倒是那些藏在街巷里的"利川100元小胡同"。这话怎么说?您往下看就明白了。
那天太阳刚落山,我拐进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小巷。巷口蹲着个抽旱烟的大爷,眯着眼指了指前面:"往里走,热闹着哩。"果不其然,刚走几步就闻见油辣子的焦香,紧接着是烤糍粑的甜糯味儿。窄窄的巷道两侧,支棱着各式小摊——卖合渣的、炸洋芋的、做豆皮的,蒸汽混着烟火气,把整条巷子熏得暖烘烘的。
我在个卖炕洋芋的摊前停下。铁板上的洋芋煎得金黄,摊主是个系着围裙的婶子,她边翻动洋芋边说:"十块钱一份,管饱。"我要了一份,她利索地撒上辣椒面、折耳根,又舀了勺自家腌的酸萝卜。坐在小马扎上吃着外脆里嫩的洋芋,忽然觉得,这味道比大饭店里的山珍海味还要实在。
百元能吃出什么花样
顺着巷子往里走,心里盘算着这一百块钱能尝多少花样。五块的包面,八块的社饭,十二块的腊肉炒豆皮……这么边走边吃,竟把晚饭、宵夜都解决了。有个卖米酒的大哥特别有意思,他的摊子就摆在自家门口,见我犹豫,直接舀了半碗递过来:"先尝后买,不甜不要钱。"
最让我惊喜的是,在这条利川百元小巷游的过程中,遇见了卖竹编的老匠人。他坐在昏黄的灯泡下,手指翻飞编着背篓。二十块钱买了个小巧的茶叶篓,老爷子还教我辨认哪种竹料最耐用。这手艺,在别处怕是很难见到了。
转角处有家开了叁十年的理发店,老师傅正给老街坊剃头。玻璃门上贴着价目表:剪发十五元。店里放着老式收音机,咿咿呀呀唱着南戏。我站在门口看了会儿,忽然想起小时候在老家理发的情景——那时候时间很慢,理个发能聊半下午家常。
夜色渐深,巷子里的灯笼一盏盏亮起来。算算今天的开销:吃了四样小吃,买了件手工艺品,总共才花了不到八十。这利川100元小胡同的妙处,就在于它让人找回了那种简单的满足感——不用规划复杂的行程,不用心疼钱包,随心所欲地逛吃逛吃,反而遇见了最地道的风土人情。
临走时又路过巷口,那位抽烟的大爷还蹲在那儿。他抬眼看看我鼓鼓的肚子,咧嘴笑了:"没白来吧?"我也笑了。确实,这条看似普通的小巷,藏着利川最鲜活的模样。下次要是再来,还得从这利川百元小巷游开始,慢慢品味这座小城独有的烟火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