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精油推拿的女大学生,宁国芳香理疗的女学子
说来也巧,上周和朋友聊天时,她突然提起宁国路新开了家理疗馆,主打精油推拿,技师居然都是附近大学的学生。这倒是让我来了兴致,毕竟现在年轻人选择兼职的方式越来越多元了。
趁着周末午后,我特意绕道去了趟宁国路。那家店就在梧桐树掩映的转角处,落地窗擦得锃亮,隐约能看见里面暖黄色的灯光。推门时风铃轻响,恰巧遇见个扎马尾的姑娘正在给客人介绍精油,白大褂袖口露出半截深蓝色校服——果然是附近那所医科大学的学生。
指尖上的植物能量
等待的间隙,我和前台小姑娘聊了几句。她说自己叫小雨,护理系大叁学生,在这里兼职半年了。“最开始就是好奇,”她边整理精油瓶边说,“没想到植物萃取的精油通过推拿手法,真的能缓解肌肉酸痛。”她拿起一个琥珀色瓶子轻轻摇晃,“比如这款冬青精油,含有天然水杨酸甲酯,特别适合久坐的上班族。”
正说着,里间走出个戴眼镜的女生,手指还带着精油的润泽光泽。她刚完成今天的第四个预约,额角有些细汗,却笑着和熟客约定下次调理时间。这种场景让人恍惚——这些二十出头的女孩,既保持着学生的青涩,又已然掌握着传统推拿与现代芳香疗法相结合的专业技能。
小雨告诉我,她们团队里最年轻的才大二,都是通过学校康复社团认识的。起初只是兴趣爱好,后来发现确实能帮到人,就慢慢做成了现在的小事业。“有个阿姨每周都来找我做肩颈放松,”她眼睛弯成月牙,“上次还特意带了自家做的桂花糕给我们。”
在书本与生活之间
谈话间我注意到,她们的工作台上除了各式精油,还摊开着厚厚的医学教材。小雨说这就是她们的日常:上午在实验室研究人体解剖,下午用双手实践推拿技法;白天背诵药理知识,晚上调配精油配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就这样在指尖悄然融合。
“其实挺多同学不理解,”另一个短头发姑娘插话,“觉得我们干嘛要做这个。”她正在给客人调配复方精油,动作娴熟得像做过千百遍,“但当你真的用学到的知识帮人解决了实际问题,那种成就感...”她没再说下去,只是认真地把调配好的精油滴在闻香纸上。
窗外暮色渐浓,店里的客人渐渐多了起来。我看着这些穿梭在理疗床间的年轻身影,突然觉得她们像是一座座桥梁——连接着校园与社会,传统与现代,理论知识与社会需求。或许在很多人印象里,大学生兼职总带着些不得已的苦涩,但在这里,我看到的更多是主动选择的清醒,以及对未来职业可能的探索。
离开时小雨送我到门口,风铃再次响起。她说明天早八还有课,得提前关店回去预习。路灯已经亮了,她的白大褂在暖光里泛着淡淡的鹅黄色。我想,这大概就是当代年轻人最真实的样子——既能在课堂上钻研学问,也能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用双手创造价值的同时,不忘学生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