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大学城500元叁小时服务,附近学生兼职叁小时五百元
最近在朋友圈里看到个旧大学城附近有人发广告,说是“500元叁小时服务”,旁边还附带一条“学生兼职叁小时五百元”的招募信息。乍一看这两行字,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价格放在大学生兼职里确实有点扎眼。我室友上周去商场发传单,站了整整一天也才挣了八十块。
趁着下午没课,我特意绕到大学城后街的布告栏转悠。果然在角落发现了几张手写广告,纸张边角都卷起来了,明显贴了有段时间。广告上就印着那两行关键字,连个具体工作内容都没写,只留了个电话号码。旁边奶茶店老板一边擦杯子一边嘀咕:“这月都换第叁拨人贴了,尽是小年轻来问,问完又摇头走。”
藏在价格标签背后的疑问
正好碰到经管系的师兄在奶茶店打工,他掏出手机给我算账:“你想想啊,现在家教市场每小时也就五十左右,叁小时给五百?除非是特殊技能培训。”他压低声音说,“上月有个女生去应聘类似的岗位,回来说对方让她穿着奇装异服在展会当模特,她当场就撤了。”
其实在大学城生活久了,大家都明白高薪兼职要留个心眼。我们宿舍楼下常年贴着“日结300”的传单,后来才知道是让你去酒吧推销酒水。这次看到个旧大学城500元叁小时服务的广告,我第一反应不是心动,而是担心——这报酬都快赶上白领时薪了,到底要做什么才能值这个价?
隔壁班有个女生上个月接了个翻译活儿,整整忙活两周才赚了八百。她说现在正规兼职的行情都很透明,突然出现这种远超市场价的,八成有猫腻。
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坑
记得大一刚来时,我也被“高薪诚聘”坑过。当时说是做手机卖场督导,结果要自己先交五百押金。幸好辅导员及时提醒,说这是典型的押金陷阱。后来我们年级群里经常互相提醒,看到特别离谱的薪资都要多问几句。
现在有些招聘特别会打擦边球,就像这个“附近学生兼职叁小时五百元”,既不写工作要求,也不提公司背景。我按广告上的号码打过去试探,对方支支吾吾说是什么“高端接待”,听到我想带同学一起去,马上就说名额满了。
学生处王老师上周还在班群里发通知,说最近有机构用虚高薪酬诱骗学生签经纪合同,最后要解约反而要赔违约金。他特别嘱咐:“遇到报酬明显超出市场水平的,要先问叁个问题:做什么?在哪里做?签不签协议?”
其实学生们不是不愿意赚钱,只是更看重安全靠谱。我认识的艺术系学姐,靠给网红画插画每月能挣两叁千,但那是实打实的技能变现。这种明码标价又含糊其辞的个旧大学城500元叁小时服务,总让人感觉像在玩拆盲盒——你永远不知道打开会是什么。
黄昏时分我又经过那个布告栏,看见有个扎马尾的女生正踮着脚撕那些广告。她回头看见我,不好意思地说:“这都骗人的,我室友上周去了,对方要她拍些不叁不四的视频。”她手里那迭小广告被风吹得哗哗响,最上面那张还清晰地印着“叁小时五百元”。
走在回寝室的路上,我想起父亲常说的话: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却有很多陷阱。或许对于在校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追逐那几个夸张的数字,而是明白自己付出的时间和尊严,本来就不该被明码标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