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学生品茶上课,学子课堂体验茶韵文化
荥阳学生品茶上课的消息刚传开时,不少家长都挠着头犯嘀咕:这茶壶茶杯搬进教室,难不成要把课堂变成茶馆?可当你真正走进他们的课堂,会发现玻璃杯里漂浮的不仅是青绿的茶叶,更是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悄悄发芽。
周叁下午叁点,阳光正好斜照在五年级(3)班的窗台上。孩子们围坐在铺着蓝印花布的课桌旁,盯着讲台上那套素雅的白瓷茶具。茶艺老师轻轻提起铜壶,热水冲入杯中,蜷曲的茶叶瞬间舒展开来,像一群刚睡醒的绿精灵。“快看!茶叶在跳舞呢!”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轻声叫道。教室里飘起淡淡的茶香,混着孩子们好奇的惊叹声。
当茶香飘进语文课
最让人惊喜的是,这缕茶香居然飘到了语文课上。李老师正在讲《江南春》,当读到“千里莺啼绿映红”时,她让同学们端起面前的龙井茶。“你们闻闻这春天的气息,”她引导着,“是不是就像走在细雨后的茶山上?”孩子们眯着眼深深吸气,有个男生恍然大悟:“我好像真的看到了江南的茶园!”
这种体验让孩子们对古诗词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以前背诵“寒夜客来茶当酒”,他们只能靠想象;现在亲手泡过茶、敬过茶,诗句里的情意自然就懂了。班长小磊在作文里写道:“原来茶不只是解渴的水,它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信物。”
就连数学老师也找到了新灵感。他用茶具当教具,讲起了容积比例:“如果这个小壶能倒满四杯,大壶能倒满六杯,那我们该怎么分配才公平?”孩子们争相举手,连平时最怕应用题的小明都算得津津有味。
这样的荥阳学生品茶上课,早已超出了单纯学习茶艺的范畴。孩子们在摆弄茶具时学会了轻拿轻放,在分享茶点时懂得了谦让,在等待茶水变温的过程中培养了耐心。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正悄悄改变着班级的氛围。
记得有次实践课,孩子们要学习敬茶礼仪。平时毛毛躁躁的小军,居然双手捧杯,稳稳地走到老师面前:“老师您辛苦,请用茶。”那一刻,班主任王老师眼眶有点发热:“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眼神,你会突然意识到,传统文化正在他们心里扎根。”
当然,这个过程也闹过不少笑话。第一次泡茶,有孩子把整撮茶叶都倒进一个杯子里,苦得直吐舌头;还有孩子太着急,对着热茶猛吹气,水珠溅得到处都是。但这些笨拙的尝试,反而让学习过程更加真实可爱。
如今在荥阳的这所小学,茶文化已经自然融入了校园生活。课间休息时,会有孩子主动帮老师续上热茶;班级图书角的旁边,摆着孩子们自己打理的简易茶席。那个曾经把茶叶泡得太浓的小男孩,现在能准确说出不同水温适合泡什么茶。
或许,教育的真谛就藏在这杯清茶里——不急着求成,不过分刻意,就像好茶需要慢慢泡开,孩子们的成长也要从容等待。当传统文化的清泉流过日常课堂,留下的不只是知识,更是能陪伴一生的温度与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