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100元小胡同,增城百元小巷游
那天和朋友闲聊,说起现在随便吃顿饭都得两叁百,他忽然神秘兮兮地凑过来:"知道增城有条小胡同吗?一百块能玩一下午。"我当场笑出声:"现在还有这种地方?怕是连瓶水都要十块吧。"
抱着将信将疑的心情,我找了个周末去了一趟。没想到这条看似普通的巷子,还真藏着不少惊喜。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两旁的老房子保持着上世纪的模样,最难得的是,这里的物价仿佛停留在十年前。
百元预算的奇妙体验
我在巷口买了杯凉茶,才五块钱。老板娘笑着说:"这条街就这样,贵了我们自己都不好意思。"往里走,有个阿婆在卖手编的竹蜻蜓,十块钱两个。旁边的小吃摊,萝卜牛杂八块一份,香气飘得老远。
走着走着,遇见个画糖人的老师傅。他舀起一勺糖浆,手腕轻轻转动,眨眼间就画出了一只凤凰。"二十块一个,"老师傅说,"在这摆了叁十年摊了。"我站在旁边看了好久,那份专注让人着迷。这手艺,放在别处怕是要翻倍价钱。
路过一家旧书店,老板正在门口晒太阳。店里最贵的书才十五块,很多泛黄的老版本。我淘到一本八十年代的增城地方志,正好想了解这条巷子的历史。老板慢悠悠地说:"这巷子啊,以前是卖农具的,后来慢慢变成了现在这样。"
走累了,我在巷尾找了家茶摊坐下。十块钱一壶茶,可以续水。邻座的大爷很健谈,他说这条巷子能保持现在的物价,是因为多是老街坊在经营。"大家图个热闹,不是专门赚钱的。"他抿了口茶,"现在这样的地方不多了。"
夕阳西下时,我算了算今天的开销:凉茶五块,糖画二十,牛杂八块,旧书十五,茶水十块,还给侄女买了对竹蜻蜓十块。总共六十八块,连一百都没花完。拎着这些东西往回走,忽然觉得特别踏实。
这条增城百元小巷游的体验,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跟奶奶赶集的情形。那时候五块钱能买一大包糖,还能看半天杂耍。现在能在城市里找到这样的地方,确实让人意外。
回程的路上,我又经过了画糖人的摊子。老师傅正在收摊,他小心翼翼地把工具收进木箱里。这个画面忽然让我明白,这条巷子最珍贵的不是低物价,而是那份从容的生活态度。在这里,时间好像走得特别慢,让人们有机会停下来,好好感受生活原本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