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同城约初中生500元,冷水江同城学生约见500元
最近在本地信息栏看到个挺扎眼的帖子,标题写着“冷水江同城约初中生500元”。说实话,第一眼看到这个我心里咯噔一下,这表述也太容易让人想歪了。正好有个亲戚家孩子在读中学,我就特别留意了一下这类信息。
其实仔细看内容才发现,说的是冷水江同城学生约见500元这种帮忙跑腿、临时陪护的零工。现在中学生零花钱不够用,好多孩子想着法儿赚外快。上周在滨江公园就碰到个初叁男生,他说帮邻居遛狗一次能挣五十,攒钱想买个新球鞋。
家长们的担忧不是没道理
我家对门刘阿姨看到这类信息就特别紧张,她女儿刚上初一。有次小姑娘偷偷用手机联系了个帮抄笔记的活儿,说好给叁十块,结果对方非要见面交接。后来刘阿姨死活不让去,为这事母女俩吵了好几天。现在孩子叛逆期来得早,管太严怕她逆反,不管又放心不下。
说到冷水江同城约初中生500元这个价码,在咱们这小地方算挺高的了。正常帮小学生补习两小时也才七八十,这五百块的活儿具体要做什么?要是正经兼职倒还好,就怕遇到些不叁不四的人。我表哥在派出所工作,他说每年寒暑假都会接到几起学生打工被骗的报警。
现在想想我们上学那会儿,顶多就是暑假帮家里看店,或者去亲戚开的餐馆搭把手。现在孩子接触网络的渠道多了,想法也活络,但社会经验确实跟不上。就像前阵子二中那几个学生,在网上接了个代写作业的活儿,结果对方拿了作业就拉黑,白白忙活好几天。
其实冷水江同城学生约见这种模式本身没问题,关键是怎么规范起来。我认识几个大学生搞了个本地互助平台,要求双方都必须实名认证,还设置了家长知情选项。刚开始生意冷清,后来渐渐有了口碑,现在连家长都主动在上面找家教。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个事,楼下便利店老板的儿子,去年开始帮附近上班族代取快递。最初每次收叁块五块,后来固定客户多了,现在一个月能挣出自己伙食费。这孩子机灵,每次都在店门口交接货品,从来不去陌生地方。
可能我们需要更多这种安全靠谱的渠道。既然阻止不了孩子们想尝试的心,不如教他们怎么保护好自己。学校其实可以开些实践课,讲讲怎么识别骗局,怎么约定见面地点更安全。毕竟堵不如疏嘛。
今天路过学校门口,看见展板上贴着“勤工俭学安全须知”,这倒是个好开头。希望以后冷水江同城约初中生500元这类信息,能变得透明规范起来,让家长少操些心,也让孩子们能安心体验自力更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