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同城饮茶,宜城相约品茗交流
这几天总有人问我,安庆哪里能找到喝茶的好去处?说来也巧,上周正好在菱湖公园边发现了一家别致茶室,白墙黛瓦的徽式建筑里,飘着六安瓜片特有的兰花香。老板是位穿着棉麻褂子的老人家,沏茶时总爱和客人聊两句安庆老城墙的故事。
记得那天下午,窗外淅淅沥沥下着雨,我们围着红泥小炉煮水泡茶。邻座几个年轻人正在商量周末的安庆同城饮茶活动,说要把黄梅戏票友也请来。其中戴眼镜的姑娘兴奋地比划着:“我们可以把场地定在倒扒狮街那家新茶馆,他们二楼有临街的雕花木窗。”
茶香里的城市记忆
其实在安庆,喝茶从来不只是解渴。振风塔下的茶摊子,江堤旁的露天茶座,都是老宜城人生活的一部分。去年冬至在迎江寺门口,我遇见个卖茶老太太,她那个搪瓷缸里泡的桐城小花,叁块钱就能喝到太阳落山。她说自己在这摆了二十年茶摊,听过南来北往无数故事。
现在年轻人组织宜城相约品茗交流,倒是给传统饮茶方式注入了新活力。上个月参加他们办的茶会,有个穿汉服的茶艺师演示了“叁投法”泡碧螺春,茶叶在玻璃杯里舒展的样子,竟像场无声的舞蹈。现场还有人带来自己收藏的紫砂壶,大家轮流捧着欣赏,壶底还刻着“庚子年制”的小字。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越来越多茶室开始提供本地特色茶点。比如用怀宁贡糕配太平猴魁,用江毛水饺搭祁门红茶。这种奇妙的搭配,反而让安庆同城饮茶变得更有滋味。有位茶友说得妙:“咱们宜城的茶点啊,就像黄梅戏的弦索,听着平常,少了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前些天路过钱牌楼,看见几个茶客正在老宅的天井里斗茶。青石板上摆着各色茶具,他们比较着谁泡的岳西翠兰更透亮。穿唐装的老先生掏出怀表计时,另一个年轻人举着手机拍茶叶沉浮的慢镜头。这种新老交融的画面,忽然让人想起康熙年间《怀宁县志》里记载的“茶肆列市,终日喧阗”的景象。
或许在某个周末的午后,你也会在某个茶馆的竹帘下,遇见正等着与人分享好茶的宜城茶友。茶壶里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窗外的梧桐叶轻轻摇着,这样的时光,不正是我们在这座江城最温暖的相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