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学生50元通话叁小时

发布时间:2025-11-03 07:55:11 来源:原创内容

这几天,小区业主群里因为一张照片炸开了锅。照片上是电线杆贴着的手写广告,红色粗记号笔格外显眼:“江山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服务。”下面还附了个铅笔写的手机号。

“现在的小孩真会赚钱啊?”隔壁楼的李阿姨率先发话。“叁小时才五十块?比家教便宜多了,这娃图啥呢?”

说实在的,我也纳闷。现在初中生周末补课一小时都不止这个价,这孩子搞这么便宜的电话服务,到底能聊些啥?抱着这份好奇,我拨通了那个号码。

电话那头的少年

接电话的是个男孩,声音听着确实年纪不大,但说话很有条理。“您好,我是小杨,初叁学生。”他顿了顿,“这个服务就是陪人聊天,分享我们学生的想法。很多大人不是总说看不懂我们在想什么吗?我可以当那个传声筒。”

我问他为什么定价这么低。他笑了:“就是想让更多大人愿意试试。而且我觉得,很多大人其实挺孤单的。”

这句话让我愣了一下。现在的小孩,看事情的角度还真不太一样。

我预约了一次服务。周末晚上,小杨准时打来电话。刚开始我还有点不知道聊什么,毕竟付钱和一个陌生孩子聊天,感觉怪怪的。

“您是不是担心和小孩没话聊?”小杨倒是很自然,“其实我们什么都可以聊。比如,您知道我同学最近为什么都爱把卫衣帽子戴上吗?那不是装酷,是想要一点点自己的空间。”

这个开场白让我来了兴趣。

代沟两边的风景

随着聊天深入,我发现这五十块钱花得挺值。小杨说了很多我从来没想过的事。“我们班很多同学和家长闹矛盾,就是因为大人总用‘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来压人。其实我们知道的不比大人少,只是知道的方面不一样。”

他举了个例子:“我爸妈总怪我玩手机,但他们自己吃饭时也都在刷短视频。为什么大人能做的事,我们做就是错呢?”

这话让我想起自己在家也经常手机不离手,却总催孩子少玩电子产物。被小杨这么一说,脸上有点发烫。

聊到学习压力,小杨的话更多了。“其实我们不是怕学习累,是怕学得没意思。每天就是做题、考试、排名,感觉自己像个刷题机器。有时候特别想有人问问,除了分数,我这个人怎么样?”

他描述的这种感觉,很多大人可能早就忘记了。

这叁小时里,我们聊了游戏、追星、校园霸凌,甚至还有早恋。小杨说他们班确实有同学谈恋爱,但和大人想的不太一样。“就是一起写作业、吃食堂,最多牵个手。被老师家长说得好像多严重似的。”

我忍不住问他,做这个学生50元通话叁小时的服务,是不是想赚零花钱。

“有一点这个原因,”他老实承认,“但更重要的是,我发现很多大人对我们有误会。如果能通过聊天让一两个大人更懂孩子,不是挺好吗?”

结束通话前,小杨说了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其实我们初中生什么都懂,只是大人总把我们当小孩。”挂掉电话后,我坐在沙发上发了会儿呆。这次江山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的体验,给我的触动比想象中要大。

第二天在小区碰到李阿姨,她问我真去试了那个电话服务没有。我点点头:“挺好的,建议你也试试。”

“跟个小孩有啥好聊的?”她不以为意。

我想了想,说:“也许不是我们去教育他们,倒是他们能给咱们上上课。”

现在小杨的服务在小区里悄悄传开了,据说预约已经排到了下个月。有些家长聊完后,开始调整和孩子的相处方式。比如六栋的王姐,现在会认真听儿子讲游戏里的事,而不是一听到“游戏”两个字就发火。

小杨说他没想过要改变什么,就是想做座桥。但有时候,桥建起来了,两岸的风景自然就会不一样。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