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火车站小巷子,邻近的火车站小胡同
白城火车站小巷子,邻近的火车站小胡同
每次从白城火车站下车,我都有个习惯,不急着去大路上拦车,而是拐进站旁那条熟悉的白城火车站小巷子。这好像成了我和这座小城之间一个心照不宣的约定。大路上车流不息,是给匆忙旅客看的;而这条巷子,才是它慢悠悠吐出的生活气息。
巷子不宽,两边是些有些年头的矮房子。墙面斑驳,露出里面砖头的颜色,像个不爱打扮的朴实汉子。电线在头顶牵得横七竖八,几只麻雀落在上面,叽叽喳喳的,倒也给这静谧添了几分热闹。地上是老旧的水泥路面,坑坑洼洼的地方积着前两天下雨的雨水,得小心着点走。
往里走几步,景象就活泛起来了。左手边是一家开了很久的杂货铺,老板娘就坐在店门口的小马扎上,手里打着毛线,也不吆喝,看见生面孔,只是抬头笑笑。店里的商品摆得是满满当当,从电池、毛巾到酱油、白酒,应有尽有,像个百宝箱。我猜,住在附近的老街坊,缺个什么零碎东西,第一个想到的准是这儿。
再往前,那股子食物香气就飘过来了,勾着人的胃口。是家卖烧饼的小摊,炉子就支在门外,老师傅拿着擀面杖,有节奏地敲打着面团,发出“啪啪”的声响。刚出炉的烧饼,金黄酥脆,冒着热气,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芝麻和面食混合的焦香。这味道,可比车站里那些包装精美的快餐实在多了。
你说怪不怪,就隔着几栋房子,那条邻近的火车站小胡同,感觉却又不太一样。这边更窄一些,也更安静。阳光只能从一侧斜斜地照进来,在石板路上拉出长长的光影。晾衣绳从这边的窗户伸到那边的栏杆上,挂着的衣服在微风里轻轻晃着,像一串串安静的旗帜。偶尔有辆自行车叮铃铃地骑过,骑车的人还不忘和门口择菜的大爷打个招呼。
我常常想,这些紧挨着火车站的地方,听着火车的汽笛声长大,它们见证了多少悲欢离合啊。多少人从这里满怀憧憬地出发,又有多少人带着一身风尘在这里落脚。巷口那个提着行李、不停张望的年轻人,是在等归家的亲人吗?那个在烧饼摊前匆匆付钱、赶着去坐车的背影,又要奔向哪一座城市呢?这条白城火车站小巷子,就像个无声的剧场,每天都在上演着这些微小而真实的人生片段。
站台上是广播声和行李箱轮子滚动的声音,是效率,是速度。而一转身钻进这巷子,时间仿佛一下子就慢了下来。这里有的是不紧不慢的脚步声,是家长里短的闲聊声,是锅里翻炒的刺啦声。这种强烈的对比,总让我有些恍惚。一个是城市的脉搏,强劲有力;一个则是生活的呼吸,平稳悠长。
不知道再过些年,这些巷子会不会也变了模样。或许会被更宽的路、更高的楼取代。但至少现在,它们还在这里,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迎送着南来北往的人,也温暖着扎根于此的心。下次你若从白城站下车,不妨也进来走一走,不用地图,不问方向,就这么信步由缰,感受一下这份藏在喧嚣旁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