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陌陌识别小姐特征,类似南康陌陌辨别女性身份
最近总听人聊起,在社交软件上怎么分辨特殊职业者。这事说来挺有意思的,我有个朋友老李前段时间还真遇到过这么一档子事。
那天晚上快十一点了,老李刷着陌陌打发时间。突然刷到一个距离不到五百米的账号,头像是个穿着吊带裙的姑娘。照片拍得朦朦胧胧,但能看出妆容挺浓的。
资料里的蛛丝马迹
点开资料一看,个性签名写的是“陪你聊聊天”,乍看没什么特别。但往下翻,相册里清一色都是酒店房间自拍,背景不是床头就是浴室。奇怪的是,每张照片都刻意避开了窗外景观,根本判断不出具体位置。
老李试着发了句“在干嘛”,对方秒回:“哥哥一个人吗?”接着直接报出附近叁家酒店的名字,问要不要见面聊聊。这直奔主题的架势,让老李顿时警觉起来。
其实要我说,这种过于急切的沟通方式,反而是最容易暴露的。正常交友谁会一上来就提酒店呢?
后来我们琢磨出几个规律。这类账号动态更新很频繁,但内容都很相似——要么是深夜发定位在娱乐场所附近,要么就是暗示可以提供陪伴服务。照片风格也出奇一致,要么对着镜子拍全身,要么只拍下半张脸。
聊天中的试探手法
有意思的是,她们打招呼都用固定话术。比如“需要放松吗”、“晚上寂寞吗”,像复制粘贴的。你要是多问几句职业、住址这些基本信息,对方就含糊其辞,或者干脆转移话题。
我另一个朋友小王遇到过更绝的。对方直接发来价目表,还备注“全国可飞”。这种明目张胆的,反而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这些人的反侦查意识也在提高。有的会伪装成正规职业,比如“养生顾问”、“蝉辫补技师”,但聊深了就会露出马脚——她们提供的服务地点永远在酒店,而且见面时间都集中在深夜。
其实在南康这样的小城里,这种灰色社交更容易被识别。毕竟地方不大,要是真遇上熟人,那场面就尴尬了。
记得有回在烧烤摊,隔壁桌几个年轻人就在议论这事。说现在陌陌上有些账号,资料写着“23岁”,但看照片起码叁十往上。这种年龄造假的情况,多少也说明问题。
当然啦,也不是所有活跃在陌陌上的女性都有问题。关键要看对方的言行是否合理,是否总是绕着某些敏感话题打转。这个度,大家心里都该有杆秤。
老李后来总结了个办法:正常交友的女生,聊天会有来有往,会关心你的生活工作。而那些别有用心的,叁句话不离钱和见面,对其他话题根本不上心。
现在老李已经很少刷陌陌了。他说与其花时间辨别这些,不如现实里多参加些活动,认识些真实的朋友。这话我倒觉得在理。
网络社交嘛,本来是为了拉近距离。要是变得处处需要提防,那反而失去了最初的意义。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