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大学城有学生出来做吗,附近学生有参与吗
最近路过邯郸大学城周边的小吃街,发现不少年轻面孔在店铺里忙碌。有人一边炸鸡排一边对着手机回消息,奶茶店小妹动作熟练得像在表演杂技。我忍不住琢磨,这些活力满满的年轻人,会不会就是隔壁大学城的学生?他们选择在课余时间走出校园,究竟图什么呢?
带着这份好奇,我和奶茶店的小王聊了会儿。他撩起围裙擦擦手:“课表空着也是空着,不如赚点零花钱。”他身边好几个同学都这样,周末接家教,平时在商圈兼职。“自己挣的钱,买专业书还是请朋友吃饭都硬气。”说完他转身去切柠檬,手起刀落特别利索。
校园周边的机会真不少
绕着大学城转两圈就发现,附近商家特别欢迎学生兼职。咖啡馆贴着招聘启事,健身房缺会籍顾问,连新开的剧本杀店都在招主持人。老板们私下说,学生群体脑子活、学习快,虽然工作时间得配合课表,但这种弹性用工反而能覆盖晚间和周末的高峰时段。
大叁的琳琳在教小朋友画画,每次课两小时,报酬比她一个月生活费还多。“开始纯属试试看,”她翻着手机里的作品集,“后来发现课堂学的儿童心理学真能用上。”她班上有个特别害羞的小女孩,现在每节课都抢着展示画作。琳琳说这份兼职让她提前触摸到了未来的职业轮廓。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为钱而来。学设计的阿凯在咖啡馆打工,纯粹迷恋咖啡香气。“拉花像做艺术创作,”他举着刚完成的树叶拉花给我们看,“店里常来独立音乐人,听着他们聊编曲,比在宿舍打游戏有意思多了。”他最近在尝试把咖啡渣混进颜料做装饰画,说不定能搞出个毕业设计。
不过话说回来,学业和工作的天平不好把握。计算机系的刘同学上学期接太多外包项目,期末险些挂科。“现在学会拒绝了,”他苦笑着把课表设为手机壁纸,“非上课时间才接单。”他的同学更厉害,直接把兼职写进课程实践报告,还拿了个优秀作业。
黄昏时分,大学城周边的灯光次第亮起。快递驿站排起长队,穿校服的身影在货架间穿梭;烘焙坊里,戴鸭舌帽的男生正给面包贴价签;远处教育机构走廊上,几个学生抱着教案快步走过。这些年轻的身影正在用不同的方式,把自己的校园生活和外面的世界缝在一起。
夜色渐浓,奶茶店的小王下班了。他背着书包往宿舍跑,说赶着查资料做小组作业。看着他消失在林荫道尽头的背影,我突然觉得,或许不该简单用“兼职”来定义这些经历。这些穿梭在教室与社会之间的年轻人,正在用特别生动的方式,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