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学生兼职百元叁小时通话
电话那头的故事
前两天在本地论坛闲逛,突然刷到个挺扎眼的帖子:“固原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说实话,第一反应是心里咯噔一下——现在的中学生都开始这么赚钱了?
带着满肚子疑问,我托朋友联系上了发帖的学生家长。电话接通后,那头传来个略带沙哑的男声:“您是来问那个陪聊服务的吧?那是我闺女...”话还没说完,就听见旁边有小姑娘着急地小声打断:“爸!不是陪聊!”
叁百分钟的真实模样
原来这事儿压根不是我想的那样。小姑娘叫小雨,今年初二,性格挺内向。上学期班里组织帮扶活动,她负责给腿骨折请假在家的同桌打电话讲题。没想到这么讲了半个月,同桌数学小考居然进步了二十多分。
这事儿在家长群里传开后,有个开水果店的邻居找上门,非要塞给小雨一百块钱,请她每天抽半小时陪自家孩子聊学习。那家孩子平时沉迷手机,偏偏就爱听小雨用固原本地土话讲题。“她说小雨姐讲的比补习班老师有意思”,邻居在电话里笑得挺无奈,“现在每天到点就主动写作业,就等着那通电话”。
慢慢地,开始有更多家长找来。小雨琢磨着把时间定成叁小时一段,“时间短了讲不完,长了耽误自己学习”。她那个当电工的爸爸专门做了个简易排班表,用红色水彩笔在挂历上圈出时间段。
藏在硬币另一面
不过最让我触动的,倒不是这百元叁小时通话有多稀奇。有次小雨给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补课,那孩子突然在电话里哭了,说妈妈每天跑夜班出租车,自己做饭总糊锅。从那以后,通话内容就不光是讲题了。
“有时候教他煎鸡蛋,有时候就听他背课文。”小雨声音轻轻的,“他说现在不怕糊锅了,就是锅铲太重翻不动”。后来孩子妈妈专门送来自家腌的咸菜,玻璃罐上还贴着便签纸,歪歪扭扭写着“谢谢小雨姐”。
现在这种学生兼职百元叁小时通话的模式,在固原渐渐多了起来。西街有个初叁男生专门陪练英语口语,东关还有个高二姑娘教剪纸。价格都在百元左右,时间也都控制在叁小时内。家长们觉得比补习班划算,孩子们也觉得和学长学姐聊天更自在。
挂电话前,小雨爸爸突然说了句实在话:“钱是次要的,关键是孩子现在说话都有条理了。以前见生人脸红,现在都能自己安排时间了。”窗外正好传来麻雀叽喳声,混着巷子里收旧家电的喇叭声,平凡得就像任何一个固原的午后。
或许真正的成长就是这样,不是在试卷上,而是在那一个个充满烟火气的学生兼职百元叁小时通话里。那些断断续续的讲解声,锅铲碰铁锅的叮当声,还有背课文时的卡壳声,拼成了比分数更珍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