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品茶上课群,嘉峪关茶艺学习交流组

发布时间:2025-11-03 07:52:35 来源:原创内容

最近被朋友拉进一个叫“嘉峪关品茶上课群”的微信群,说实话,刚看到这名字时我还愣了一下。品茶就品茶,怎么还上课呢?带着几分好奇,我点开了那个小小的绿色图标。

群里的氛围比我想象中热闹多了。每天早晨六点多,就有人分享自家泡的早茶照片,青瓷杯里漾着琥珀色的茶汤,配上一句“各位茶友早安”。起初我觉得这些人大清早不睡觉折腾什么,直到某个睡眼惺忪的周末,我也试着按群里说的方法泡了杯金骏眉——当茶香在口腔里散开的那一刻,突然就懂了他们在追求什么。

从门外汉到入门生

记得第一次参加线下活动,是在嘉峪关市区的一家老茶馆。木制桌椅散发着温润的光泽,十几个人围坐一堂,中间是茶艺师李老师。她不像在讲课,倒像是和老朋友聊天:“你们看这茶叶,蜷缩着像不像在睡觉?我们要用热水温柔地把它唤醒。”

我原本以为茶道就是些繁琐的仪式,没想到李老师第一句话就说:“别把泡茶想得太复杂,它其实就是水和茶叶的对话。”她教我们听水沸的声音,观察茶叶舒展的姿态,甚至让我们用手背感受不同温度下茶杯的热度。那天我学会了第一个专业术语——“茶醉”,原来喝茶真的会醉人,不是酒精那种晕眩,而是全身通透的舒畅感。

在这个嘉峪关茶艺学习交流组里,我渐渐发现品茶的门道比想象中深。同样一片普洱茶饼,用紫砂壶和盖碗泡出来的味道竟然完全不同;水温差个五度,茶汤的层次感就天差地别。但最让我感触的,是大家分享时那种纯粹的快乐——有人开车两小时就为尝一口山泉水泡的茶,有人收藏了二十多种不同年份的茯砖,却总是大方地拿出来与茶友分享。

茶香里的城市记忆

随着参加活动次数的增多,我开始把品茶和这座城市联系起来。嘉峪关这座丝绸之路上的古城,本来就和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坐在关城脚下的茶室,端着茶杯远眺巍峨的城楼,会不自觉地想象几百年前的商队是否也曾在此歇脚饮茶。

群主老陈是个有意思的人,他在一次茶会上说:“咱们嘉峪关人喝茶,就该有边塞的气魄。不必太拘泥于南方的繁文缛节,但要懂茶性、知茶味。”他泡茶时动作干脆利落,注水时水流激荡,出汤时毫不拖泥带水,确实有几分西北汉子的爽快。

最难忘的是去年冬天那场雪中茶会。我们在长城第一墩附近的观景台支起茶桌,围着红泥小炉煮老白茶。雪花簌簌落在帐篷上,茶汤在杯中冒着热气,有人轻声念起“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那一刻突然觉得,这座城市刚毅的外表下,其实藏着如此柔软的内里。

现在我的茶几上常备着叁五种茶叶,早晨习惯先闻闻茶香再开始一天。虽然还是个初级茶友,但已经能分辨出正山小种的松烟香和岩茶的岩韵。更重要的是,通过嘉峪关品茶上课群认识的这些茶友,让这座城市对我来说不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坐标。我们因茶相聚,却不止于茶——上周还在群里约着要去摘星阁看星星,下个月打算一起去寻访祁连山下的野生茶树。

有时候深夜加班回家,我会泡上一杯熟普。看着茶叶在杯中缓缓下沉,突然想起李老师说过的话:“喝茶最妙的是,同样的茶叶,每次泡都有不同的滋味。”这大概就是生活的道理吧。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找到一个让心慢下来的角落,认识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实在是件幸运的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