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怎么在大学附近找服务,如何在校园周边寻合作
最近有同学问我,说想在大学周边开展点小事业,但不知道从哪儿入手。其实这个问题挺普遍的,校园周边看似机会多,实际操作起来还真得琢磨琢磨。
先说说我室友的例子吧。去年他在校门口开了个奶茶店,刚开始以为学生流量大肯定稳赚,结果两个月下来差点关门。后来他跟隔壁打印店老板合作,搞了个“买奶茶送复印券”的活动,你猜怎么着?打印店生意带了人气,奶茶销量直接翻倍。这种校园周边的合作模式,说白了就是互相借力。
找准需求是关键
大学生这个群体挺特别的,既要实惠又要方便。比如我们学校后街那个水果摊,老板主动联系了寝室楼长,现在同学们在微信下单,回宿舍顺便就能取到切好的果盒。这比点外卖还快,而且价格更亲切。这种服务能成功,就是因为摸透了学生“懒”却又追求生活质量的心理。
说到在大学附近找服务,其实可以换个思路。与其自己单打独斗,不如看看现有商家能提供什么资源。就像我们校区那个健身房,和周围几家餐馆推出了“健身餐套餐”,学员拿着健身卡能打折,餐馆多了稳定客源,这叫双赢。
不过要注意啊,校园周边的合作得接地气。上次看到有毕业生在校门口开高级咖啡馆,结果学生都觉得太贵不敢进。后来改成自习室+饮料模式,反而火了。所以关键是要理解学生的消费习惯,不是越高大上越好。
现在很多同学都在琢磨创业,其实起步阶段完全可以借助现有平台。比如和快递驿站合作代收点,或者跟书店合办读书会。重要的是找到那个能让你和别人优势互补的切入点。
记得之前有个学长做得特别聪明。他在毕业季联系了照相馆、旅行社和租房中介,打包成“毕业套餐”,帮应届生解决拍照、毕业旅行和找房的问题。这种资源整合的思路,比自己从头开始容易多了。
当然啦,在校园周边寻合作也要注意分寸。最好先从小的试水项目开始,比如先合作办个活动看看效果。毕竟学生的消费能力有限,模式太重反而容易失败。
最近我发现个有趣的现象,有些外卖商家开始和自习室合作了。同学们在自习室扫码点单,商家直接送餐到座位。这种服务升级没增加太多成本,却解决了学生觅食耽误时间的痛点。
其实不管做什么,在校园周边发展的核心都是要懂学生。有时候走在校园里,多观察同学们抱怨什么、需要什么,可能比做市场调研更管用。毕竟你也是这个群体的一员,最懂同龄人在想什么。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校门口那家改了叁次招牌的店铺。最后能存活下来,就是老板终于开窍,找了学生团队来做运营策划。现在店里经常举办桌游夜、观影会,已经完全融入了校园生活圈。
所以啊,在校园周边寻合作这事儿,真不用想得太复杂。有时候可能就是缺个牵线搭桥的人,或者少了个让各方都能受益的方案。多和周围的同学、商家聊聊天,说不定灵感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