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品茶上课群,仁怀茶道研习交流圈
最近朋友圈里刷到个挺有意思的群——仁怀品茶上课群,当时心里还嘀咕:这不就是普通的喝茶群嘛?直到被朋友拉进去,才发现里头别有洞天。
记得第一次参加线下活动是在个雅致的茶室,穿亚麻衫的张老师边烫茶杯边说:"咱们这个仁怀茶道研习交流圈啊,不像茶艺表演那么花哨。大家看,这杯酱香白酒色的老普洱,得用嘴唇轻轻贴着杯沿吸..."话没说完,旁边的大姐噗嗤笑出声:"敢情以前我都是对瓶吹的架势!"满屋顿时笑倒一片。就在这样轻松的氛围里,我学会了如何让茶汤在舌尖打转,感受不同部位味蕾的微妙变化。
从茶小白到能品出山场气息
群里每周叁晚上的线上课特别接地气。有次讲到岩茶的岩韵,李师傅直接在茶山现场开视频:"瞧见没?茶树根扎在风化石缝里,这种矿物质味道啊..."他随手掰了块岩石,手机里传来咔嚓声,"就像这块石头在茶汤里化开了。"那天夜里,我对着刚泡的肉桂反复咂摸,突然就懂了什么叫"喉底回甘"。现在端起茶杯,仿佛能看见云雾缭绕的武夷山场,这感觉实在太奇妙了。
最让我惊讶的是群里九十后的王姑娘。她在金融公司上班,却能用年轻人方式解读传统茶道:"绿茶像初恋,满口鲜灵但不禁泡;乌龙茶像成年人的爱情,要慢慢焙出层次。"她组织的节气茶会总能把二十四节气与茶饮搭配出新意,处暑喝带着薄荷凉的黄山毛峰,霜降尝裹着蜜糖香的东方美人。这些新奇体验让很多年轻人都迷上了这个仁怀品茶上课群。
上周冬至茶会尤为难忘。窗外飘着细雪,陶壶咕嘟咕嘟冒着白气,众人轮流闻香时,退休的赵老师突然红了眼眶:"这陈年白茶的枣香,跟我外婆当年存的老茶饼味道好像..."那一刻没人说话,只有茶烟袅袅升起。原来我们追寻的不只是茶味,更是被茶香唤醒的旧时光。
现在每次准备茶席,我都会记得群里老茶人说的:左手扶碗叫"龙护珠",右手注水叫"凤点头"。这些代代相传的讲究,在仁怀茶道研习交流圈里变得鲜活起来。看着茶筅打出的细密泡沫,忽然觉得我们就像这些泡沫,因茶相聚,又让每滴茶汤都变得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