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河火车站的女的能不能找,根河车站女性可寻吗
根河站台的人情味儿
那天在根河火车站等夜车,听见两个扛着编织袋的大叔蹲在台阶上唠嗑。穿军大衣的那位嘬了口烟:"你说这车站里能不能找着帮忙看行李的女同志?我得去趟小卖部。"旁边戴毡帽的笑了:"咋不能?刚才不还有个穿红棉袄的妹子帮人拎箱子呢。"
这话让我想起去年冬天在这儿转车的事。晚上十点多候车室没几个人,有个大姐抱着哭闹的孩子来回踱步,旁边短发姑娘突然放下手机走过去,从兜里掏出个棒棒糖。孩子立马不哭了,大姐连声道谢时,姑娘摆摆手:"我家娃也这么大,惯会挑地方闹脾气。"
其实在根河这种小站,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比大城市近得多。售票窗口排队时前后搭把手传零钱,候车室拼座分个烤饼,都是常有的事。不过真要说起"根河火车站的女的能不能找"这事儿,倒让我想起更早些年。
那时站前广场总有卖煮玉米的大娘,夜里最后一班车进站,她总会多生个小火炉。有回见个南方姑娘冻得直哆嗦,大娘直接把自己的棉手套塞过去:"拿着!明天搁传达室还我就成。"后来听说好多旅客都受过她照顾,有人专程回来送自己织的毛线袜。
现在车站翻新了,自动取票机闪着蓝光,但人情味没被机器冲淡。上月看见个戴眼镜的女生蹲在安检机旁捣鼓手机,穿制服的地勤姐姐蹲下来问她:"开热点给你连?"两人头碰头鼓捣半天,最后女生举着显示车次信息的屏幕直跳。
要说在根河车站找女性帮忙靠谱吗?其实关键不在性别,而在这片土地养成的脾性。林区人习惯互相照应,就像站台上总备着的那个暖水瓶,谁需要都能倒杯热水。不过得注意分寸,上次有个小伙子追着人家问"能不能帮忙带路",被客运员提醒要保持适当距离。
记得有趟列车因大雪晚点七小时,候车室却意外热闹起来。几个带孩子的大姐互相分享奶粉,年轻女孩们凑堆用充电宝接力追剧。穿驼色羽绒服的阿姨突然从行李里掏出袋冻梨,用小刀切成片分给周围人。那种自然而然的亲近,是钢铁长椅被焐热的温度。
所以现在要是还有人问"根河车站女性可寻吗",我大概会指着服务台那个帮老人填表格的志愿者,或者扶盲人过安检的女学生。她们就像候车厅那盆绿萝,不在最显眼的位置,却让整个空间都活泛起来。
黄昏时又经过车站,看见刚下班的女检票员站在台阶上。有个抱孩子的男人正吃力地拎行李箱,她很自然地伸手托了下箱底。这个动作让我想起林区人常说的——帮人搭把手的事,哪需要琢磨"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