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500元一晚的同城约茶,肥城同城约茶500元一晚
最近在本地论坛闲逛时,总能看到“肥城500元一晚的同城约茶”这样的帖子。说实在的,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我愣了半天,这到底是在约喝茶还是另有门道?
上周和几个老同学聚餐,聊起这事儿,坐我旁边的老李突然压低声音:“你也在论坛看到那个肥城同城约茶500元一晚的广告了?”他掏出手机给我看,界面停留在一个粉色背景的网页上,上面写着“温馨陪伴”“解压畅聊”之类的字眼。
街角偶遇的启示
就在昨天下午,我路过城西那家新开的茶室,玻璃门上居然贴着一张手写海报,上面明晃晃写着“特色陪伴服务”。透过玻璃,能看见几个打扮精致的年轻女孩坐在卡座里,对面坐着些中年男人。这场景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同城约茶”已经这么明目张胆了。
我装作顾客走进去点了杯柠檬茶,听见旁边那桌的对话。“您第一次来?”穿碎花裙的女孩笑着问,“我们这儿最受欢迎的就是晚间陪伴套餐。”那个秃顶的大叔搓着手,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老板娘过来送小吃时,我试探着问:“听说你们这儿有500元一晚的服务?”她立刻警惕地打量我,随即堆起职业笑容:“先生您误会了,我们这是正经茶室。”可她说话时不停绞着围裙边的小动作,还是暴露了什么。
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想,这种打着“约茶”幌子的服务,怎么就像野草似的除不尽呢?明明知道有风险,为什么还有人前仆后继?
晚上和老同学视频,提到这个现象。他在这行干过营销,一针见血地点破:“现在查得严,直接写特殊服务肯定不行。但换个说法,像肥城500元一晚的同城约茶这种,既隐晦又让人浮想联翩,正好钻了空子。”
说来也是,现在这些广告都学会打擦边球了。用“品茗”“夜聊”这种文雅词包装,实际上怎么回事,大家心知肚明。就像小区里新开的那家养生会所,表面上是做足疗,可为什么总在深夜迎来送往?
我认识个做外卖的小哥,他说最常送夜宵的地方就是这些茶室。“每次去都看见相同的中年男人,身边陪着不同的年轻姑娘。”他摇摇头,“有次客人非要给我小费,让我别把看到的往外说。”
这种灰色地带的存在,说到底还是供需关系在作祟。现代社会压力大,有些人宁愿花钱买陪伴,也不想正经谈个恋爱。而另一边,有些年轻女孩觉得这样来钱快,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不过要说全是假的也不尽然。我表弟去年相亲,就是在正规的同城茶友会上认识的现在女朋友。关键是得擦亮眼睛,分清哪些是正经交友,哪些是挂羊头卖狗肉。
现在每当再看到“肥城同城约茶500元一晚”这样的广告,我都会多留个心眼。天上不会掉馅饼,看似美好的邂逅背后,说不定藏着什么陷阱。毕竟在这浮躁的年代,真心往往比金钱更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