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附近300块钱的爱情,相近的300元左右的感情
老张蹲在马路牙子上,手里的烟快烧到指头了也没察觉。他望着对面那家亮着粉红色灯箱的发廊,玻璃门后影影绰绰有几个年轻姑娘在晃悠。这条街他再熟悉不过,从化肥厂下岗后,他在这片开了十几年修车铺,每天都能看见男人们进进出出。
“叁百块。”他吐出个烟圈,想起刚才在面馆听见两个小年轻聊天,“现在谈个女朋友,看场电影就要一百多,吃顿饭两叁百,谈不起啊。”那个染黄毛的小伙子说得直撇嘴。
街灯下的影子
平凉附近的几条巷子,到了晚上就热闹起来。路边摊的炒面香味混着廉价香水味,在潮湿的空气里飘着。那些站在店铺门口的姑娘,大多二十出头,穿着紧身裙,脸上带着疲惫的笑。她们会朝路过的男人招手,嘴里喊着“大哥,进来坐坐”。
李梅就是其中一个。她老家在甘肃更西边的山里,去年跟着同村姐妹来的。刚开始在服装厂打工,一个月两千八,流水线上站十二个小时。后来听说这条街上挣钱快,犹豫了两个月还是来了。“反正都是辛苦钱。”她这么说服自己。现在她每晚能接两叁个客人,勉强攒下些钱寄回家。
叁百块能买什么
在平凉附近,叁百块钱能做什么?能买一百五十碗牛肉面,能加半个月的油,能交一个月的手机费。也能买一段短暂的温存。对很多光顾这里的男人来说,他们买的不是身体,是有人陪着说说话的时间。
开长途货车的王师傅每个月路过平凉两次。他四十多岁,跑车十几年,家里有老婆孩子,但长年累月在路上,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每次他都会找同一个姑娘,不为别的,就因为她愿意听他唠叨路上的事。“我老婆嫌我身上柴油味重,儿子上了初中,跟我也没话说。”王师傅点着皱巴巴的叁百块钱,“在这儿花叁百,能有人听你说半小时话,值了。”
天亮以后
凌晨四点,粉红色的灯箱陆续熄灭。姑娘们拖着步子走出来,在街角买份煎饼果子当早饭。她们会互相问问今天挣了多少,偶尔抱怨某个难缠的客人。李梅总是默默走到最后,她不喜欢这种交流。
街对面的老张收摊了,他把修车工具一件件擦干净放好。早上第一班公交车轰隆隆开过,送报纸的电动车穿梭在晨雾里。这座小城正在醒来,而另一群人正要睡去。那些发生在夜晚的平凉附近300块钱的爱情,就像露水一样,太阳一出来就蒸发了。
李梅回到租的房子里,数了数今天的收入。她想起昨天有个大学生模样的男孩,给了叁百块却什么也没做,就是抱着她哭了半小时,说考研压力太大。她把叁百块钱仔细迭好塞进枕头下,这样的客人不多,但偶尔能碰到。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填不满的洞,需要找点什么来暂时堵上。
老张锁好修车铺的卷帘门,慢慢往家走。他妻子五年前病逝了,儿子在深圳安了家。经过那条街时,他看见清洁工正在清扫满地的小广告和烟头。那些粉红色的灯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苍白,像褪了色的旧梦。他不知道那些姑娘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她们将来会去哪里。就像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
太阳完全升起来了,照亮了平凉附近的街道和楼房。新的一天开始了,昨晚的一切都被留在黑暗里。而那些对于叁百元左右的感情的故事,还在继续发生着,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城角落,在那些不被注意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