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山口品茶外卖工作室,阿拉山口茗茶外送工坊
推开门,一阵茶香就飘了过来。小王正把刚泡好的金骏眉装进保温壶,动作麻利得像在照顾小婴儿。他在这家阿拉山口品茶外卖工作室干了两年,每天经手的茶叶比他说过的话还多。
"李叔的龙井,刘姐的普洱,还有办公楼308的单子..."他一边核对订单,一边往电动车后备箱里装。每个保温壶都贴了标签,标明温度和泡制时间。
不一样的茶香
你可能要问了,现在奶茶店满大街都是,怎么还有人专门点传统茶?嘿,这你就不懂了。咱们这儿的老顾客都知道,点一杯好茶,比那些甜腻腻的饮料舒服多了。嘴巴不会发酸,晚上睡得也踏实。
前几天还有个程序员小哥说,他加班到半夜,就靠我们送的铁观音提神。比咖啡温和,不会心慌手抖。"这才是真正的工作燃料",他这么形容。
阿拉山口茗茶外送工坊能做起来,还真不是偶然。老张——我们老板,以前在茶山待过好几年。他总说,茶叶这东西,从采摘到冲泡,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就像现在这个单子,岩茶要用100度的水,玻璃杯泡,叁分钟之内必须送到,不然味道就变了。
茶香里的故事
其实送茶这活儿,挺有意思的。我经常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人。
比如住在中山路的陈老师,八十多岁了,每周二下午准时点一壶茉莉花茶。他说这习惯保持了四十年,从茶摊喝到外卖。上次我去送茶,他正在阳台听戏,跟着收音机哼唱。那画面,像极了老电影。
还有写字楼里的林经理,每次谈生意前都要点工夫茶。她说在茶香里谈事情,大家都心平气和,合同签得特别顺利。
这些顾客啊,与其说是买茶,不如说是买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这阿拉山口品茶外卖工作室,不知不觉就成了他们生活里的一部分。
记得有回下大雨,我本来想晚点再送,但想起王阿姨说过,她每天下午四点准时喝茶,雷打不动。最后还是披着雨衣出门了。到她家时,保温壶还是温热的。王阿姨开门时满脸惊喜,硬塞给我一把伞。那把伞我现在还放在电动车里。
做这行久了,你会发现,茶不光是解渴的饮品。它是连接人与人的纽带,是快节奏生活里的一抹慢时光。
现在啊,我们的阿拉山口茗茶外送工坊已经有了不少忠实顾客。他们知道,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想喝口好茶,打个电话就行。我们会按他们的喜好,准备好最合适的那一款。
茶在杯中,人在心里。这句话是我偶然听来的,觉得特别贴切。每一单外卖,送出去的不只是茶,还有一份心意,一种陪伴。
好了,不聊了,西小区有个新顾客点了大红袍,我得赶紧送去。第一次订单,可得留个好印象。水温刚好,茶香正浓,这时候喝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