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岭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公主岭街边巷子在何处
最近和几个老同学聊天,不知怎么就说起了咱们公主岭的老街道。有人突然问了句:“你们知道公主岭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吗?就是那种特别有味道的老巷子。”这一问可把大家都问住了,是啊,公主岭街边巷子在何处呢?
这话匣子一打开,倒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事。那时候没什么高楼大厦,街坊邻里都住在那些弯弯曲曲的巷子里。夏天的傍晚,家家户户搬着小板凳坐在巷口乘凉,大人们摇着蒲扇聊天,我们这些孩子就在巷子里追跑打闹。现在想想,那些窄窄的巷子,承载了多少人的童年记忆啊。
老城区的巷子记忆
第二天我特意起了个大早,骑车在老城区转悠。从正阳街拐进去,那些熟悉的巷子还在,只是安静了许多。几位老人坐在门墩上晒太阳,看见我这个生面孔,好奇地打量几眼。我上前搭话,问起这条巷子的往事,老人们立刻来了精神。
“这条巷子啊,少说也有五六十年历史了。”一位满头白发的爷爷说,“那时候巷子可热闹了,早上卖豆腐脑的、卖油条的吆喝声能传出去老远。”他指着巷口的位置,“原来那儿有棵大槐树,夏天大家都在树荫下乘凉,后来拓宽马路给砍了。”
听着老人的讲述,我仿佛能看到昔日巷子里的生活场景。清晨,各家厨房飘出饭菜香;中午,妇女们坐在门口一边摘菜一边唠家常;傍晚,下班回家的人们互相打着招呼。这些看似平常的画面,却是最真实的生活印记。
继续往巷子深处走,青砖墙上的斑驳痕迹记录着岁月流转。有些老房子已经翻新,贴上了瓷砖,但偶尔还能看到几处保留原貌的院落。木门上的春联褪了色,门环磨得发亮,这些都是时光留下的印记。
路过一个小卖部,老板娘正整理着货架。我买了瓶水,随口问道:“大姐,您在这儿住多久了?”她笑了笑:“打从嫁过来就在这儿,都快叁十年了。这条巷子哪家几口人,我都门儿清。”她说现在年轻人大多搬走了,留下来的多是老人,巷子比以前安静多了。
这让我想起刚才那位老爷爷说的话,他说现在很多人都想不起公主岭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了。可不是嘛,城市发展得快,新小区一个接一个建起来,谁还特意去找这些老巷子呢?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老巷子虽然旧,却有着新城没有的味道。墙头上探出的石榴树,门前摆放的几盆花草,还有那偶尔传出的收音机声,都透着生活的烟火气。走在其中,脚步不自觉地就会放慢,心情也变得平静。
转到另一条巷子时,看到几个工人正在修补路面。一位老师傅说,这些老巷子虽然不在主要街道上,但市政还是会定期维护。“毕竟还有很多老住户嘛,总要让人家出行方便。”他指着刚铺好的青砖,“我们就按原来的样子修,保持老巷子的风貌。”
这倒是个好消息。看来这些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老巷子,还是有人在意、有人维护的。或许它们不像主干道那样光鲜亮丽,但却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底色。
走着走着,不觉已近中午。巷子里飘出炒菜的香味,让我想起该回家吃饭了。转身离开时,又回头望了一眼这条静谧的巷子。青砖灰瓦,绿树掩映,几位老人还在慢悠悠地聊着天。
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或许过不了多久,这些老巷子会迎来新的生机。现在不少年轻人开始喜欢上这种有韵味的老街区,说不定哪天,这些巷子里又会热闹起来。到那时,应该不会再有人问公主岭街边巷子在何处这样的问题了。
每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面貌,而公主岭的这些老巷子,就像一位位沉默的长者,静静地守望着城市的变迁。它们或许不起眼,但当你真正走进它们,倾听它们的故事,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这些纵横交错的小巷,编织成了这座城市最真实的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