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车站附近小巷子玩耍的地方,邻近小巷休闲去处
那天下午闲着没事,我突然想起朋友提过一嘴的汝州车站后街。反正离得近,干脆溜达过去看看。穿过车站广场时,还能听见广播里列车到站的提示音,可一转进巷口,周遭瞬间就安静下来了。
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墙头探出几枝石榴花。有个大爷坐在门槛上听戏匣子,手边搪瓷缸冒着热气。我顺着巷子慢慢往里走,空气中飘着淡淡的炸酱面香味。这种市井烟火气,反倒比景区里刻意营造的古街更有味道。
转角遇到小茶馆
往前再走几步,发现墙根蹲着几只流浪猫,正懒洋洋地晒太阳。巷子深处有家没挂招牌的铺子,竹帘半卷着,透过窗户能看见里面摆着几个茶海。推门进去,老板正不紧不慢地烫着茶杯,见我进来只是点点头:“新到的信阳毛尖,尝尝?”
这家小茶馆的布置很简单,老式木桌椅,墙角堆着陶土茶罐。但处处透着主人的用心——窗台上养着菖蒲,柜台里整齐排列着各种茶叶。最妙的是后院天井,几丛翠竹掩着一方鱼池,阳光从玻璃顶棚洒下来,正好落在青石板上。
我要了杯绿茶,坐在靠窗的位置。老板边沏茶边闲聊,说这条巷子以前是卖竹编的,现在只剩下两叁家老铺子还开着。茶汤清亮,入口回甘。偶尔有自行车铃铛从巷口传来,混着远处火车的汽笛声,反倒显得这小天地格外安宁。
在这邻近小巷休闲去处坐着发呆,时间好像都慢下来了。看着茶叶在杯中舒展,忽然觉得,所谓悠闲大概就是这样——不必特意去什么地方,就在寻常巷陌里,也能找到让身心放松的角落。
巷尾的老手艺
喝完茶继续往里走,听见有节奏的敲打声。循声找到巷尾,是家做传统铁艺的小作坊。老师傅正在打制铁锅,每敲一下都带着韵律。他见我在门口驻足,笑呵呵地展示刚做好的锅具:“这锅越用越亮,传叁代人都没问题。”
作坊里挂着各式各样的厨具,都是手工锻打的。老师傅说儿子不愿学这手艺,但他还是每天准时开工。“街坊都用惯了我打的锅具,哪天不敲打两下,浑身不得劲。”他说话时手里的锤子也没停,铁砧上迸出细碎的火星。
这条汝州车站附近小巷子玩耍的地方,藏着不少这样的老手艺。再往前还有家做竹编的,老师傅的手指翻飞,竹篾就变成了精巧的篮子。他说现在买的人少了,但偶尔会有年轻人好奇来学两招。
站在巷口回望,夕阳把石板路染成了暖金色。车站的喧嚣似乎很远,又似乎很近。这条普通的小巷,既保留着传统的生活痕迹,又自然生长出新的生机。或许真正的城市记忆,就藏在这些看似平常的街巷里,等着有心人去发现。
隔壁飘来晚饭的香气,几家窗户透出温暖的灯光。我慢慢往车站方向走,心里盘算着下次要带朋友来看看。毕竟在城市里,这样既有生活气息又有趣的小巷,现在是越来越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