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火车站200一次快餐,附近平价快餐服务
辉县火车站北广场东侧的小巷里,老陈正把刚出锅的糖醋里脊装进餐盒。下午四点半,赶火车的旅客渐渐多起来,他的快餐摊前冒着热腾腾的蒸汽。"二十元一荤两素,米饭管饱"的招牌被油烟气熏得发黄,但字迹依然清晰。
常年在火车站等活的老张是这里的熟客。他撩开防蝇帘子找了个位置,还没坐下就嚷嚷:"老规矩,青椒肉片加番茄蛋。"说着把安全帽搁在凳子上,"跑完这单得赶紧吃,晚上还得接孩子。"
二十元能吃什么
要说这200一次快餐,其实指的是二十元标准套餐。在火车站周边,这个价位能选择的不少,但像老陈这样坚持用新鲜食材的确实难得。他每天清早去菜场挑当季蔬菜,肉铺老板都认识他叁年了。"冻肉便宜叁成,但嚼着像棉絮,糊弄不了这些老跑车的。"老陈边颠锅边说,油花在锅里哔啵作响。
刚下火站的旅客拖着行李箱路过,往往会被香气留住脚步。从郑州来的小王原本想找家面馆,看见摊位上冒着热气就改了主意。"比高铁站便宜一半还多。"他掰开一次性筷子,“而且这红烧肉炖得挺烂糊”。
附近商场打工的姑娘们常凑钱来点四菜一汤。她们发现个窍门:要是赶在晚六点前过来,还能蹭上老陈刚熬好的绿豆汤。“老板这人实在”,穿白衬衫的收银员小刘舀着汤说,“别家免费汤都是刷锅水,他这真放了冰糖熬的”。
其实算笔账就明白,200一次快餐的利润很薄。盒饭成本十二块,加上摊位费、水电杂费,每份挣不到五块钱。老陈的账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冬天用保温箱还要多扣掉两毛成本。可问他为什么不开店,他抹把汗笑道:“开店就得涨价,老主顾都是挣辛苦钱的,不能寒了心。”
巷子深处的坚守
这条巷子共有六家做平价快餐的,叁年里换了叁茬招牌。只有老陈和斜对面的东北饺子馆还亮着灯。环卫工李大姐扫着落叶说:“别家要么涨价要么关张,就老陈这200一次快餐雷打不动。”她每天扫到这儿都能看见老陈在剥蒜,像车站广场的钟楼那么准时的。
有意思的是,附近新开的商业体里那些外卖档口,反而常来这儿取经。有个戴眼镜的年轻老板上个月连续来了五天,最后忍不住问老陈的酱料配方。老陈倒也不藏私:“啥秘方啊,就是豆瓣酱得用郫县的,舍得放油,火候到位。”他说着掀开炖锅,浓郁的香气扑出来,“你看这肘子,没两小时出不来这颜色”。
夜幕降临,火车站灯牌亮起时,老陈的摊位前依然热闹。下班的保安、赶夜车的旅客、代驾司机,都在红色雨棚下捧着热饭。有个戴眼镜的小伙子边吃边手机充电,突然抬头问:“老板,你们这送外卖吗?”老陈擦着料理台摇头:“忙不过来哦,光堂食就够转的。”确实,他一个人要管炒菜、打饭、收银,妻子得在家准备第二天的食材。
九点过后,老陈开始收摊。他把没卖完的土豆烧鸡块分给流浪狗,冲洗着泛油光的水泥地。最后一班火车轰隆隆驶过,震得餐车上的调料罐轻轻作响。数了数今天的流水,比昨天少七十八块,但他还是把二维码收进了铁盒。明天周六,火车站客流量会大些,他琢磨着要不要多备些排骨。毕竟二十块钱的红烧排骨套餐,老主顾们念叨好几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