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约茶上课,吉首品茶学习交流
最近在朋友圈里,总能刷到“吉首约茶上课”这个说法。一开始我还纳闷,喝茶就喝茶,怎么还跟上课扯上关系了?抱着几分好奇,我上周也参加了一场。
约定的地方在一间临河的茶室。推门进去,茶香混着水汽扑面而来,里面已经坐了七八个人,有年轻的,也有几位看着很稳重的长辈。主理人陈老师笑着招呼我坐下,他面前摆着一套精致的茶具,正不紧不慢地用热水温壶。
这杯茶,喝的不仅是味道
“咱们今天这不光是喝茶,更是一次‘吉首品茶学习交流’。”陈老师开口的第一句话,就点明了主题。他并没有一上来就讲高深的茶道理论,而是从手里这款本地的黄金茶说起,讲它长在哪些山坡上,什么时候采摘的最好,甚至聊起了采茶人清晨带着露水上山的趣事。听着听着,我忽然觉得手里这杯清澈的茶汤,有了不一样的分量。
旁边一位大姐尝了一口,微微皱眉说:“感觉有点苦。”陈老师一点没觉得意外,反而点点头:“诶,这就尝出特点了。咱们这的茶,入口是带着一点清苦,但你别急着咽,在舌根处停一下。”我跟着试了试,果然,几秒钟后,一股甘甜竟自己从喉咙里冒了出来,那种先苦后甜的感觉特别真切。原来,这叫“回甘”。
整个下午,我们就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学着怎么观茶色、闻茶香、品茶味。有人问怎么泡茶才不涩,陈老师就演示如何控制水温和出汤时间;有人对茶具感兴趣,他又拿出不同的紫砂壶和盖碗让我们比较。没有固定的课本,也没有严格的规矩,所有的知识都融在一杯杯茶里,在大家的闲聊和提问中,慢慢就记住了。
我注意到,来这里的人,目的各不相同。有人是想在忙碌中找个地方静一静,有人是真想学点茶知识,还有几位是做小生意的,觉得懂点茶艺能更好地接待客户。但不管为了什么,在这个充满茶香的小空间里,大家都暂时放下了手机,很认真地对待眼前的这一杯茶。这种感觉,在盯着屏幕看一天之后,显得格外珍贵。
天色渐晚,活动也接近尾声。我看着面前已经泡淡了的茶叶,舒展开来,静静地躺在壶底。这次特别的“吉首约茶上课”,让我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喝茶这件事,或许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它不只是一个解渴的动作,更像是一条线索,连起了山水、人情,还有那么一点点对于生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