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杭州品茗评选活动工作室
这几天路过西湖边,总能闻到若有若无的茶香。说来也巧,前两天正好听朋友提起杭州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正在筹备今年的活动,这不,今天在龙井村买茶叶时,就撞见了他们负责品鉴的老师傅。
老师傅端着白瓷杯,正对着光看汤色。"你们年轻人总说茶文化太高深,"他抿了一口,"其实啊,就是找个由头让大家聚在一起。去年我们杭州品茗评选活动工作室搞的斗茶会,连00后都来了好几拨。"
茶香里的市井烟火
说起这个评选,倒让我想起去年在河坊街偶遇的场景。青石板路上摆开八仙桌,二十多家茶铺拿出看家本事。有位大姐的桂花九曲红梅让我记忆犹新——她边冲泡边念叨:"我们这种小门小户,能通过杭州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的初选,就像小时候考了双百分。"
其实这类活动最动人的不是比出高低,而是让那些藏在巷子深处的茶人有了展示的舞台。转塘有家夫妻店,自家后院种了半亩龙井,去年凭着传统手工炒制的手艺,居然在评选中拿到了"匠心传承"奖。现在再去他们店里,墙上那个奖状擦得锃亮。
老师傅把茶杯往我面前推了推:"你尝尝这个,今年清明前的头采。有些茶农为了参赛,从去年冬天就开始准备。"他顿了顿,"但我们要找的不是最贵的茶,是最有故事的茶。"
茶杯里的创新滋味
今年的杭州品茗评选活动工作室倒是玩出了新花样。听说除了传统六大茶类,还专门设置了创新茶饮赛道。用他们负责人的话说:"总不能老是围着紫砂壶转,年轻人端着玻璃杯喝冷泡茶,那也是茶文化。"
我在梅家坞就见过这样的场景——九十多岁的老茶人看着孙子用威士忌杯品鉴冷萃龙井,笑得直摇头。可当尝到那清冽甘甜的滋味时,老人家的眼神里分明闪过惊喜。这种新老碰撞的画面,或许正是评选最想看到的。
工作室的评选标准其实很有意思。既看重茶叶本身的品质,也在意冲泡者的表达。上次决赛有个姑娘,边泡茶边讲她如何帮父亲改良茶园生态,评委们听得入神,连计时器响了都没注意。
不过要说最打动人心的,还是那些带着生活温度的细节。有参赛者用虎跑泉水泡茶,理由是"这是爷爷那辈就认准的水";还有人坚持用粗陶碗,说这样才符合农忙时田间喝茶的习惯。这些看似不经意的选择,反而成了最加分项。
老师傅又续了道水,茶叶在杯中缓缓舒展。"其实啊,我们搞评选就像这泡茶,"他望着窗外茶山,"头泡醒茶,二泡出味,叁泡才见真章。每年通过这些活动,总能发现几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好茶人。"
暮色渐沉,茶香还萦绕在齿间。离开时看到工作室新贴的海报,今年参赛人数比去年多了叁成。想来明年这个时候,应该又能尝到不少惊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