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附近200块钱的爱情,邻近地区低价情感故事
老街拐角的奶茶店还亮着灯,李梅坐在靠窗位置反复看着手机。这条“东台附近200块钱的爱情”的帖子在本地论坛飘红叁天了,发帖人只说想找个人说说话,见面礼是帮对方清空200块的购物车。
玻璃窗上突然响起叩击声。穿褪色牛仔裤的年轻人举着手机对她笑,屏幕正是那个帖子界面。“我猜你也在等这个200块钱的爱情?”他自来熟地坐下,手心的汗在桌面留下圆圆印记。
旧皮夹里的照片
王强从兜里掏出破皮夹推过来。夹层照片里,穿碎花裙的姑娘靠在生锈铁门旁,身后“东台纺织厂”的招牌只剩半个“台”字。“这是我爸当年用半个月工资换来的约会。”他指尖轻点照片,“现在200块能做什么?看两场电影?吃顿火锅?但有些东西从来不该用价钱衡量。”
晚风把梧桐叶吹进店里,正好落在他们中间。李梅想起总抱怨男友不肯买999玫瑰的闺蜜,想起相亲市场上明码标标的彩礼数。而眼前这个人,居然要重现这种邻近地区低价情感故事。
“为什么是200?”她咬住吸管。王强笑了,眼角挤出与年龄不符的细纹。“够买两张长途车票,再加两碗阳春面。”
末班车开往哪里
他们真的坐上了末班车。投币时王强坚持付了两人的票,说这不算在200块预算里。座椅咯吱作响,车载电视播放着午夜点歌节目。这种邻近地区的低价情感故事,在当今社会确实少见。
“你看,”他指着窗外掠过的广告牌,“钻石恒久远”的霓虹照亮半边天。“大家都说真心要用钱证明,可当初我爸揣着200块带我妈妈去省城看海,他们在沙滩捡的贝壳现在还在我家电视柜上。”
李梅低头看两人映在车窗上的影子。今晚本该加班做笔笔罢的,她却为这个200块钱的爱情跑到郊区。路灯一盏盏掠过,像谁在天上划火柴。
凌晨叁点的渡口
终点站是废弃渡口。王强变戏法似的从背包掏出保温桶,面条还冒着热气。“食堂顺的,”他不好意思地挠头,“但鸡蛋是我自己煎的。”
江风吹乱李梅的头发时,她忽然明白了。这200块从来不是交易金额,而是个仪式——在什么都讲究性价比的时代,偏要试试用最笨拙的方式触碰真心。
货轮鸣笛掠过江面,惊起芦苇丛里夜栖的水鸟。王强正在讲他父母怎么把这次私奔熬成叁十年相守,手机突然在口袋震动。李梅掏出来愣住——购物车真的被清空了,总共199.5元,是那本她惦记半年的绝版书。
东方既白,早班渡轮缓缓靠岸。王强把找零的五毛硬币放进她手心:“差的钱,用以后的日子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