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河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纳河学生百人叁小时活动
纳河边的午后阳光总是格外温柔,斜斜洒在青石台阶上,把流动的河水照得像铺了层碎金。就在上周五,这片平常安静的河岸突然热闹起来——约莫百来个学生模样的人,叁叁两两聚在岸边,有的弯腰捡拾垃圾,有的蹲着记录水质数据,还有人举着手机拍摄河面的候鸟。
住在河畔小区的张阿姨拎着菜篮子经过,忍不住停下脚步看了好久。“这阵仗可真少见,”她笑着和邻居嘀咕,“孩子们忙活叁小时了,连口水都顾不上喝。”有位戴眼镜的男生正小心翼翼地把测量仪探进水里,旁边扎马尾的女生立刻在本子上写写画画。他们校服背后印着的字样被汗浸湿了些,但依然能认出是附近那所中学的名字。
河岸边的特别课堂
其实这不是什么正式的环境整治活动,而是学生们自己发起的“纳河学生百人叁小时活动”。组织者小陈擦着汗说:“我们就是想着,能不能用叁个小时,为这条河做点实在事。”他指了指正在清理芦苇丛的队伍,“你看,那些塑料瓶、包装袋,平时可能没人注意,但积累多了对河水影响很大。”
河面上飘来几声鸟鸣,几个学生惊喜地指着远处:“是白鹭!”负责生物观察的小组赶紧调整望远镜焦距。他们发现,相比去年记录的物种,今年河湾处多了两种水鸟。这个发现让在场的人都兴奋起来——生态正在慢慢变好,或许他们这叁小时的汗水真的值得。
路过的一位老爷爷靠在栏杆上看得出神:“我小时候常在这钓鱼,后来河水变浑了,鱼也少了。”他望着学生们忙碌的身影,眼里有些感慨,“这些娃娃做得对,这条河需要年轻人来关心。”
夕阳开始西斜时,活动接近尾声。统计结果让人惊喜:这叁小时里,他们清理了约两公里的河岸,记录了五种新增水生植物,还成功劝阻了两位正准备在河边洗车的市民。虽然每个人都累得腰酸背痛,但看着变得整洁的河岸,脸上都挂着满足的笑。
或许正是这样的叁小时,让年轻人与这条河产生了特别的联结。当最后一批学生收拾工具准备离开时,有女生突然指着天空:“快看,晚霞!”整片天空被染成橘红色,倒映在纳河平静的水面上,像极了他们此刻的心情——温暖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