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邓州周边是否存在200元真情

发布时间:2025-11-03 09:55:46 来源:原创内容

那些年我们相信的爱情

前几天刷手机,看到条短视频:两个高中生模样的孩子,在邓州古城墙下分食一串糖葫芦。男孩掏遍全身凑出二十块钱,女孩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忽然就想起老邻居王婶常念叨的话:"现在哪还有二百块的爱情哟,连顿像样的火锅都吃不起。"

这话听着耳熟。我表弟去年在邓州老家相亲,见面礼随手就是888,约会吃顿饭动辄叁五百。可当年他爹妈结婚时,聘礼是辆永久自行车,嫁妆是台蝴蝶牌缝纫机,俩人骑着车在邓州老街转叁圈,就算把婚结了。这么一想,二百块在九十年代还真能撑起一段感情——能在人民公园划半天船,能在电影院连看十场《大话西游》,能在冬日街头分食二十个烤红薯。

楼下理发店的阿娟让我想起另一种可能。这个江西姑娘在邓州打工五年,去年嫁给了常来理发的快递小哥。婚礼就在租的房子里办,墙上贴个喜字,桌上摆着糖,工友们凑份子买的电饭煲还在纸箱里没拆封。问起彩礼,阿娟边给我剪头发边笑:"要什么彩礼?他天天给我送快递,连人带心早寄到我这儿了。"她手上戴着的不值钱的银戒指,亮得晃眼。

可转头看见隔壁婚介所贴的价目表,心里又咯噔一下。从叁千八的普通会员到八万八的钻石服务,明码标价得像超市货架。所里的红娘直言不讳:"现在农村彩礼十二万八起步,市区更要看房看车。二百块?够交婚介所的电费不?"这话像寒冬里的一盆冷水,把刚才那点暖意浇得透心凉。

但上个月参加同学聚会,发现班里最沉默的李明居然带着媳妇来了。两人在深圳打工认识,回邓州开了家早餐铺。每天凌晨叁点起床蒸包子,忙到中午数零钱,最大的浪漫是收摊后给对方捶捶背。有次李明媳妇手机坏了,他偷偷攒了叁个月零钱,买了新手机却说是抽奖中的。"哪能真信啊,"媳妇当时红着眼圈,"他裤兜里的存钱清单都让我洗衣服摸着了。"

这些年邓州发展真快,新区高楼像雨后春笋,彩礼数字也水涨船高。但彩礼这东西吧,像给爱情过秤——秤砣压得太沉,反倒称不出真心有几两。我二姑常说:"日子是过出来的,不是比出来的。"她在老街卖胡辣汤二十多年,总记得有对年轻夫妇,每周必来喝两碗,临走还要加个茶叶蛋。有回听见女孩说:"等攒够钱,咱们也盘个这样的小店。"

或许该换个角度想。当我们在问邓州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的时候,惦记的不是面值,是那份笨拙的真心。就像城东那家修了叁十年鞋的老匠人,工具箱里还收着老伴纳的鞋垫,针脚歪歪扭扭的,他却当宝贝收着。"现在谁还纳这个呀,"老匠人眯着眼笑,"可机器扎的千层底,比不上她熬夜熬出来的。"

黄昏时路过邓州宾馆,看见新人在拍婚纱照。新娘的曳地长裙在夕阳里泛着光,婚纱照套餐怕是能买下当年整条嫁妆街。但转过头,巷口卖菜的老夫妇正在收摊,爷爷把最后一把青菜塞进奶奶的菜篮,顺手给她紧了紧围巾。这个动作,他们重复了四十年。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