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学生品茶喝茶上课,学生饮茶学习时光
走进百色一所中学的教室,你会闻到淡淡的茶香。这不是什么教职工休息室,而是实实在在的课堂——同学们人手一个玻璃杯,翠绿的茶叶在热水中缓缓舒展。
这事说来挺有意思。起初是班上有同学总在早读课打瞌睡,班主任李老师发现后没急着批评,反而从家里带来一罐本地产的凌云白毫茶。“要不咱们试试喝茶提神?”没想到这个临时起意的点子,慢慢变成了班级的特色活动。
从尝鲜到习惯
你还真别说,刚开始大家就是图个新鲜。有同学第一次泡茶,水太烫把茶叶都焖黄了;有人偷偷加了好几勺白糖,被同桌笑话这是“奶茶”。但渐渐地,这些十四五岁的孩子开始分辨得出不同水温泡出的茶汤有什么区别,知道了什么季节该喝什么茶。
最让老师们意外的是,这个喝茶的小习惯居然改变了课堂氛围。以前下午第一节课总是最难熬的,现在同学们端着茶杯,精神头明显足了。偶尔有人走神,同桌轻轻碰碰杯子,相视一笑又继续听课。那种感觉,就像多了个心照不宣的小默契。
隔壁班的同学好奇地问:“你们班怎么总在喝茶啊?”被问的同学都会挺直腰板回答:“这是我们班的传统。”语气里透着那么点小骄傲。
茶香里的学问
其实细细想来,这事挺有意思的。这些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把喝茶这件事玩出了花样。他们会互相分享家里带来的不同茶叶,会讨论哪种冲泡方法最好,甚至会去查资料了解每种茶叶的来历。
语文老师有一次讲到陆羽的《茶经》,他们班同学听得格外认真——毕竟这和他们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啊。有同学在周记里写道:“原来我们每天喝的不仅仅是茶,还是一千多年的文化。”
这话说得真好。有时候看着他们专注地端着茶杯,小口小口地品,你会恍惚觉得这不只是学生在课间休息,更像是某种古老仪式在现代课堂里的自然延续。
慢慢地,其他班级也开始效仿。不过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班偏爱红茶,有的班喜欢在茶里加些枸杞。就这样,一片小小的茶叶,竟然让整个年级的氛围都变得不太一样了。
现在你要是课间走过这些教室,很可能会看到叁五个同学围在一起,比较着各自茶杯里茶叶的形态,讨论着这次月考的题目。那画面,既平常又特别,就像茶香一样,淡淡的,却久久不散。
也许教育的意义就在这些日常细节里吧。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改革,有时候就是一杯茶的温度,一次用心的尝试,就能在年轻的生命里留下不一样的印记。毕竟,生活的滋味,学习的乐趣,都需要慢慢品,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