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火车站小巷子,阜康火车站附近小街
阜康火车站小巷子
买了瓶水走出便利店,一抬头就看见火车站出口旁那条窄窄的巷口。说不上为啥,脚就自己拐进去了。这会儿不是高峰期,巷子里挺安静,和外面大马路的车水马龙完全是两个世界。
脚下的水泥地有些年头了,坑坑洼洼的,缝里钻出几撮顽强的野草。两旁的房子矮矮的,墙皮斑驳,露出里面砖头的颜色。偶尔能看到几盆绿植摆在窗台上,给这片灰扑扑的调子添了点生机。空气里有股淡淡的味道,像是谁家正在生火做饭的烟火气,混着点老房子特有的潮味儿,不难闻,反而让人觉得踏实。
往里走,生活气息更浓了。有个大姐坐在自家门口的小凳子上,慢悠悠地摘着青菜;不远处,两个老爷子在树下支了张小桌,正聚精会神地下象棋,旁边还围着个观战的。火车偶尔经过的轰鸣声,在这里变得闷闷的,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并不打扰这份宁静。
这条阜康火车站小巷子,就像个被时光悄悄忘掉的角落。外面城市发展得飞快,高楼一栋接一栋地起,这里却还保留着十几年前的样子。我边走边想,住在这儿的人,每天听着火车声入睡、醒来,是种什么感觉呢?也许早就习惯了吧,那声音就像是生活的背景音,提醒着他们,这个世界一直在运转,而这里,是他们安稳的小窝。
巷子那头的生活
再往前,空间稍微开阔了些,成了个小空场。这儿聚集了几家小店,一看就是做街坊生意的。有个修理铺,老师傅正埋头捣鼓一个旧收音机;旁边是个裁缝店,机器哒哒哒地响着;最热闹的是家小吃店,门口摆着几张矮桌,这会儿没什么客人,老板靠在椅子上打盹儿。
我在小吃店门口停了步,要了碗看起来是招牌的吃食。等餐的工夫,和老板随口聊了两句。他说在这片儿住了二十多年了,店铺开在阜康火车站附近小街,来来往往的多是熟客。“挣不了大钱,图个自在。”他笑呵呵的。这话听着普通,却让我琢磨了一会儿。是啊,在这快节奏的时代,能守着一个小店,过自己熟悉的日子,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正吃着,一列火车轰隆隆地进站了,声音比刚才近了许多。地面似乎都有微微的震动。我抬头看,小吃店的招牌轻轻晃了晃,但老板和零星几个客人都毫不在意,该干嘛干嘛。这种习以为常,或许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巷子不长,慢慢走也就十来分钟到头。尽头是一堵墙,墙上爬满了绿油油的爬山虎。我站在那儿往回看,夕阳的光斜斜地照进来,把半边巷子染成了暖黄色。刚才下棋的老人还在,摘菜的大姐不见了,可能回家做饭去了。这条阜康火车站小巷子,在傍晚的光里,显得格外温柔。
转身离开,重新回到喧闹的主干道,汽车的喇叭声瞬间充斥了耳朵。回头望去,那个巷口静静地待在那里,像个秘密的入口。它连接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边是奔流不息的现代生活,另一边,是缓缓流淌的旧日时光。我不知道这条小巷子还能存在多久,也许某一天,它也会被新的规划取代。但至少在今天,它还在那里,守着它的安静,和那份属于市井的、朴实无华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