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约附近学生100一次,江油附近学生邀约一次一百
这几天刷手机,总能看到类似“江油约附近学生100一次”这样的信息。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条“江油附近学生邀约一次一百”的广告,我差点以为是家教或者兼职推广。直到点进几个本地论坛,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巷子口的李阿姨昨天还念叨,她读职高的侄子最近总半夜溜出门,问起来就支支吾吾说去同学家写作业。可哪有人天天凌晨两点写作业的?后来在他手机里发现个聊天群,满屏都是“江油约附近学生100一次”的暗号。
藏在打折广告背后的猫腻
说起来这种暗示性广告挺狡猾的。表面看是“学生兼职”“一次结算”,实际都在玩文字游戏。我有个跑外卖的朋友说,常接到奇怪订单——深更半夜让往快捷酒店送两份奶茶,备注写着“放前台就行,别打电话”。有回他忍不住多嘴问保安,人家撇嘴说:“这层楼住的全是学生模样的年轻人。”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些“江油附近学生邀约一次一百”的帖子往往混在正经兼职里。有些孩子刚开始真以为是发传单或者充场,到了地方才发现不对劲。可那时候...唉,人都到现场了,周围都是陌生人,想走也难。
我家对门张老师的女儿就差点中招。小姑娘想买新款手机,在贴吧看到“陪逛街日结叁百”就心动了。幸好出门前她妈妈多问了几句,发现对方连公司名称都说不清,这才避免麻烦。
年轻人到底图什么
你说现在孩子缺钱吗?其实大部分家庭都给够生活费。但架不住消费诱惑多啊——限量版球鞋、最新款手机、网红餐厅打卡,哪样不要钱?有些孩子攀比心重,看到同学用名牌,自己就憋着劲要赶上。
更关键是这类“江油约附近学生100一次”的广告专门针对学生心理。把价格定得不高不低,正好卡在让人犹豫的区间。一百块说多不多,可能就两杯奶茶钱;说少不少,够在网吧通宵好几天。这种定价会让孩子们觉得“就试一次应该没关系”。
我侄子的同学小胖就是这么陷进去的。起初就是帮人代考英语四级,后来发展到代写论文。现在索性干起中介,在朋友圈发“江油附近学生邀约一次一百”的加密信息。听说上周被学校查到,直接给了处分。
说实话,看到这些事挺难受的。正是读书的年纪,本该在操场打篮球,在图书馆备考,现在却为这点钱担惊受怕。而且这类交易永远藏着风险——遇到坏人怎么办?得病怎么办?被学校发现怎么办?
隔壁王警官说过个真实案例。去年他们端掉个窝点,里面叁个男孩都是重点大学的,就因为想买游戏装备,从接单发展到拉皮条。现在学籍没了,档案记一笔,这辈子算毁了。
可能有人觉得我在说教,但你们想想:要是自家弟弟妹妹被人用“江油约附近学生100一次”这种话术骗去危险场合,你着不着急?
现在很多平台已经开始清理这类暗语,但总会有新代号冒出来。说到底啊,管住孩子们的欲望比管住广告难多了。这事儿光靠封杀不够,得让年轻人明白——为这点快钱赌上前程,真不值得。
今天路过学校围墙,又看到用粉笔写的暗号。我掏出纸巾把它擦掉,墙灰簌簌往下落。突然想起班主任常说的话:人生就像写字,擦掉重写总会留痕迹。有些错一旦犯了,可能要用一辈子来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