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火车站旁的小巷风景

发布时间:2025-11-04 10:38:06 来源:原创内容

每次从钦州火车站出来,目光总会被对面那片挤挤挨挨的老房子吸引。说实在的,比起崭新发亮的车站大楼,我更喜欢看那些藏着各种小店的小巷子。今天时间充裕,我决定过去溜达溜达。

穿过马路,热闹的气氛立刻扑面而来。巷口第一家是卖槐花粉的,老板娘正麻利地舀着冰镇的糖水。那股甜丝丝的凉气,在闷热的午后格外诱人。要不是刚在车上喝过水,我真想马上来一碗。

巷子里的烟火气

再往里走,巷子窄了不少,两边的楼房几乎要碰在一起。晾衣竿横七竖八地伸出来,挂着五颜六色的衣裳。二楼传来炒菜的滋啦声,还能闻到蒜瓣爆香的味儿——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锅气吧。

修自行车的老师傅在店门口忙活,手上都是黑色的机油。他这店怕是开了有些年头了,工具摆得满满当当,却乱中有序。路过的人都会跟他打个招呼,看来都是老熟客了。

要说这条钦州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最妙的地方,是它既靠近车站,却又自成天地。外面是车水马龙,里面却有自己的节奏。卖菜的大婶慢悠悠地整理着青菜,几个老人家坐在小凳上喝茶下棋,完全不受来往旅客的影响。

我停在了一个旧书摊前。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大爷,正专心致志地修补一本泛黄的书。摊子上什么书都有,从武侠小说到菜谱,甚至还有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杂志。翻开一本,纸页散发出特有的陈旧气味,忽然就让人想起了没有手机的年代。

继续往前,巷子拐了个弯,眼前豁然开朗。这里居然藏着个小吃集市,各种香味混在一起——有烤串的孜然香,酸嘢的酸甜味,还有刚出炉的鸡蛋仔的奶香。摊主们都很热情,看见生面孔也不会过分招呼,就是笑着点点头,让你自己慢慢看。

我买了两块艾叶粑粑,站在路边就吃起来。软糯的口感带着淡淡的草药清香,甜度刚好,不会腻人。旁边等客的摩的司机凑过来聊天:“这条巷子啊,比火车站年纪还大哩!”他说以前没有火车站的时候,这里就是老街坊们买菜吃饭的地方。

确实,站在这条火车站旁的小巷风景里,能感受到时光的层次。新修的火车站代表着现在的钦州,而这些老巷子则保留着这座城市的记忆。五金店、裁缝铺、传统理发店……这些在商场里几乎绝迹的老行当,在这里依然活得很好。

天色渐晚,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不是那种刺眼的白光灯,而是带着暖意的黄光,把小店照得格外温馨。我注意到很多店铺的招牌都很简单,就是用红漆在木板上写的字,风吹日晒得有些褪色,反而显得格外真实。

准备离开时,我又回头望了望这条钦州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它就像这座城市的一个缩影,新旧交织,快慢并存。旅客们匆匆走过可能不会留意,但只要你愿意停下脚步,就能发现它独特的魅力。

下次再来钦州,我一定还会来这里转转。或许试试那家客人最多的螺蛳粉,或者找个茶摊坐坐,听听老街坊聊天。这样的地方,总是藏着很多意想不到的故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