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明品茶上课工作室,叁明茶艺学习课堂体验
推开叁明品茶上课工作室那扇古朴的木门,一股清雅的茶香便扑面而来。这里不像个正经教室,倒像是朋友家温馨的茶室——原木茶案上摆着各式精致的茶具,墙壁上挂着书法卷轴,几位学员正围坐在一起,轻声交流着刚才泡茶的心得。老师是个温和的中年人,不急着讲大道理,而是先给每位来客斟上一杯刚沏好的铁观音。
“先别管什么工序手法,咱们喝茶,第一件事是让心静下来。”他笑着说。我捧着温热的品茗杯,那金黄的茶汤在光下透亮,一股清甜从舌尖慢慢漾开。说来也怪,刚才在外头的燥热和匆忙,真就随着这口茶慢慢沉淀下去了。
从烫杯开始,都是学问
正式上课了,才发现以前自己泡茶那叫一个“粗暴”。光是温杯这道步骤,就有不少讲究。热水要怎么淋,怎么转,才能让每个杯子均匀受热?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解释:“杯子暖了,茶香才能更好地激发出来。就像交朋友,得先暖场嘛!”这话把大家都逗乐了,但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个理儿。
在叁明茶艺学习课堂体验中,最让我开眼界的是学习控制水温和时间。不同的茶,性子完全不同——绿茶娇嫩,水温高了就“烫伤”了;普洱沉稳,得用滚水才能逼出它的内蕴。我看着面前那小堆乌龙茶,心里直打鼓:这该用多少度的水?浸泡多久?
“别紧张,”老师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茶是有生命的,你在和它对话。多试几次,手就记住了。”果然,头两泡不是太淡就是太苦,但到第叁泡时,忽然就找到了感觉。那股花果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茶汤入口,醇厚回甘。那一刻的成就感,比完成什么大项目都来得实在。
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大姐感慨:“我喝了大半辈子茶,到今天才知道以前都是在‘喝饮料’。”这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在这里,我们学的不仅是技巧,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
茶桌即是人生的缩影
课程间歇,大家随意聊起天来。有上班族说来这里是为了缓解压力,有退休的阿姨想找点雅致的爱好,还有年轻夫妻想学习茶道增进感情。每个人带着不同的目的走进这间叁明品茶上课工作室,却都在茶香中找到了各自需要的东西。
老师偶尔会分享些茶文化的小故事,从陆羽的《茶经》讲到唐宋的点茶,再到功夫茶的源流。他从不照本宣科,而是信手拈来,像在聊家常。“你们看这泡茶的过程,像不像我们的人生?要热诚,要专注,也要懂得适时放手——茶叶泡久了会苦,某些事执着太久也会累。”
这话让我愣了片刻。确实,泡茶时的每个选择都在影响最终的味道,就像生活中的每个决定都在塑造我们的人生。在注水、出汤的重复中,心反而变得越来越安静,越来越清明。
课程快结束时,我们已经能像模像样地完成一套完整的泡茶流程了。虽然动作还不够流畅,但对茶的理解已经完全不同。老师说:“记住今天的感觉,回家后哪怕只有一个杯子,一撮茶叶,也能给自己营造一片宁静。”
带着工作室赠送的那小包茶叶和满心的愉悦,我走出了那间充满茶香的小屋。街上的车水马龙依旧,但我的心境已然不同。原来,生活的艺术就藏在这一泡一饮之间,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品味。下次有空,我还要再来坐坐,在那方茶席上,继续这未完成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