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附近200块钱的爱情,邻城两百元的温情时光

发布时间:2025-11-03 04:01:24 来源:原创内容

那家小面馆藏在巷子深处,招牌被雨水冲刷得泛白。老板把热气腾腾的牛肉面端上来时,我注意到他围裙上沾着面粉,像冬天最早落下的雪。

“二十二块。”他用围角擦手,顺势坐在我对面的塑料凳上。面汤飘起的热气在我们之间袅袅腾升,让我想起去年在邻城汽车站见过的那个女孩。她拖着行李箱站在雨里,我分给她半边伞,两个人挤在车站门口等雨停。后来她请我在路边摊吃了碗馄饨,六块钱,她说这是她身上最后的零钱。

车站对面的小旅馆

雨一直下,我们躲进车站对面那家小旅馆。老板娘从旧电视后面抬起头:“钟点房六十,过夜一百。”房间很小,床单洗得发白,窗外能看到车站的时钟。我们聊到后半夜,她靠在我肩上睡着了,呼吸轻得像羽毛。天亮时雨停了,她收拾行李说要去南京。我送她到检票口,她回头笑了笑,没留联系方式。

后来我常去那家面馆,牛肉面从十八块涨到二十二。老板说他也去过邻城,年轻时在那边工厂打工,认识了一个姑娘。“两百块钱,我们过了叁天。”他眯眼回忆,“买了米、油,还有条鱼。她做的红烧鱼,真香啊。”锅里的水沸了,他起身下面,背影微微佝偻。

上个月我去邻城办事,特意绕到汽车站。小旅馆还在,外墙新刷了粉色。老板娘认出了我:“那姑娘后来回来找过你。”她从抽屉里找出张便签纸,字迹模糊了,只能认出“马鞍山”叁个字。我捏着纸条在车站坐了很久,想起那碗六块钱的馄饨,她小心吹凉第一个,递到我嘴边。

现在面馆要拆迁了,老板下个月回老家。最后一天营业,他多给我加了块牛肉。“感情这事啊,”他擦着桌子,“不像牛肉面明码标价。”窗外有学生经过,女孩踮脚给男孩撑伞,这个画面让我突然明白,那些短暂交汇的温暖瞬间,从来不需要昂贵的证明。就像那叁天两百块的生活,简单却足够真实。

巷口拆迁的灰尘飘进来,落在面汤里。我低头吃完最后一口,咸咸的,不知道是眼泪还是汤。也许某天在另一个城市的面馆,我们还会相遇,各自点一碗面,隔着氤氲热气相视而笑。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