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水磨工作室喝茶,通州水磨茶室品茗休闲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窗子,把茶海上的紫砂壶染成暖金色。我坐在通州水磨工作室喝茶已经整整一个下午了,却丝毫没有觉得时间长。
你说现在年轻人谁还喝茶啊?都捧着奶茶咖啡。可当我第一次推开这间工作室的玻璃门,就被那股子清雅的茶香勾住了。店主是个戴黑框眼镜的年轻人,他正不紧不慢地冲着凤凰单丛,看见我来,抬手示意我随便坐。那感觉,像是进了老朋友家。
这里不太一样
别处喝茶总让人觉得得正襟危坐,在这儿完全不用。墙上挂着客人随手写的毛笔字,歪歪扭扭却特别生动。书架上的书随便取阅,角落里还放着几个客人落下的茶杯——据说他们现在来喝茶都用自己固定的那个。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街坊邻居串门子,端起碗就喝水的那种自在。
店主递过来一杯刚泡好的茶,我抿了一口,花香在嘴里慢慢散开。“这茶……”我话还没说完,他就笑了:“很多人都这个表情。其实茶没那么玄乎,好喝就行。”他接着说,附近写字楼里常来的几个白领,现在都把这里当据点,下班过来坐半小时再回家,说能“换换脑子”。
想想也是,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能有个地方让你慢下来,安安静静喝杯茶,确实难得。手机放在一边,看着茶叶在杯子里慢慢舒展,时间好像也跟着变温柔了。
茶室里的那些常客
常来通州水磨茶室品茗休闲的人里,有个大姐让我印象特别深。她每次都在周叁下午来,点一壶熟普,坐在靠窗的老位置。有回聊起来,她说这是她给自己的“独处时间”——孩子上补习班,丈夫出差,这叁个小时完全属于自己。“在这儿发呆都没人说你,”她端着茶杯笑,“比在家里还放松。”
还有个叁十岁左右的程序员,周末必来。我好奇问他为什么不在家打游戏,他挠头说:“家里太安静了,这儿有人气,但又不会吵。”他通常带着笔记本,但大部分时间都在看店主泡茶,或者和邻座随便聊几句。“就像背景白噪音,让人挺安心的。”
这些零零散散的对话,让我觉得这地方不单是卖茶的。它像个小小的避风港,收留着城市里想要喘口气的人们。
店主有句话说得实在:“我不追求把茶卖得多贵,就想让更多人觉得喝茶是件平常事。”他泡茶时很专注,但又不会给你压力。你问他这茶怎么样,他通常先说“你觉得呢”,然后才简单说说茶叶的来历和特点。
我特别喜欢看他给新客人介绍。有人小心翼翼问要不要什么礼仪,他总摆摆手:“怎么舒服怎么来,茶是让人喝的,不是用来为难人的。”这种接地气的态度,反而让更多人愿意坐下来试试。
那天我离开时已是傍晚。推门出去,街上的喧嚣瞬间涌来,但身上还留着淡淡的茶香。回头看了眼亮着暖黄灯光的通州水磨工作室,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专门跑来——在这座永远急匆匆的城市里,能找到一个让你安心发呆的地方,确实不容易。
下次路过,应该还会进去坐坐吧。不为别的,就为那片刻的宁静,和一杯刚好温度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