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周边学子百人叁小时

发布时间:2025-11-03 17:05:41 来源:原创内容

这两天朋友圈里有个消息传得挺热闹,说是在二连浩特附近,有大约一百名学生聚在一起待了叁个多小时。这事儿听着挺新鲜,你说现在孩子们放学不回家,凑在一起能干什么呢?

我特意找人打听了一下,原来是个课外实践活动。现在的教育方式和咱们那会儿真不一样了,不光要学课本知识,还得走出教室去体验。听说那天太阳挺大的,但孩子们的热情更高。

活动现场的那些事儿

你猜怎么着?这一百来个学生分成了好几个小组,有的在测量土壤成分,有的在记录植物种类。有个戴眼镜的男生特别认真,蹲在那儿观察蚂蚁搬家,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的。旁边扎马尾的女生一边帮忙扶着测量仪器,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珠。

带队的老师跟我说,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比如说地理课上讲的土壤类型,现在能亲手摸到、看到;生物课上的生态系统,眼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这不比光盯着黑板有意思多了?

说到二连浩特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这个安排,老师们可是费了不少心思。时间选在下午叁点到六点,避开了最热的正午,又能看到黄昏时分的自然变化。地点也挑得讲究,既安全又具备教学价值。

我注意到有个小男孩特别投入,他跟我说:“原来书本上说的都是真的!我以前总觉得那些知识离生活很远,现在才发现,大自然就是个天然课堂。”听到这话,我突然觉得,这叁个小时确实值了。

周边学子百人叁小时这样的活动,其实挺考验组织能力的。要保证安全,又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们提前一周就开始踩点、规划路线、设计教学内容。就连应急预案都准备了好几个版本,生怕出什么岔子。

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神情,我不禁想起自己上学那会儿。那时候要是有这样的实践活动,说不定我对学习的兴趣会更浓。现在的教育越来越注重实践了,这是好事儿。

活动快结束的时候,我看见学生们互相分享着自己的发现。这个说找到了特别的石头,那个说观察到了鸟类的习性。虽然身上都沾了尘土,脸上却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样的经历对孩子们来说,可能比多做几道题更有意义。它让学习变得生动起来,让知识活了起来。也许很多年后,他们还会记得这个下午,记得在大自然中发现的奥秘。

组织者告诉我,他们正在考虑把这类活动常态化。毕竟,教育的本质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从这个角度看,这叁个小时确实很有价值。

天色渐晚,学生们依依不舍地收拾器材准备返校。虽然活动结束了,但相信这次二连浩特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的经历,已经在他们心里种下了求知的种子。这样的教育方式,或许正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