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如何找到能包的大学生,贵阳怎样寻得可包的大学生
最近跟几个朋友聊天,说到在贵阳找大学生做项目外包的事儿,大家都觉得这是个挺实际的问题。贵阳高校不少,优秀学生也多,但真要找到靠谱的、能把项目包出去的,还真得花点心思。
先从身边资源找起
我认识的一个做文创的老板,他有个挺巧的办法——直接在学生常去的奶茶店贴小广告。不是那种传统招聘启事,而是用特别年轻化的语言,写着“接单赚钱,奶茶自由”。你还别说,真让他找到了几个贵大的学生,现在成了固定团队。这种接地气的做法,反而比正经招聘更对年轻人的胃口。
另一个思路是盯着学校的活动。比如贵大每年的创新创业大赛,那些获奖团队的学生,往往就是最适合接外包的人选。他们不仅专业能力过硬,更重要的是有实战经验,知道怎么把想法落地。我见过一个团队,就是在比赛后被本地公司相中,现在专门接鲍滨设计的外包。
说起来,现在大学生也挺挑项目的。除了报酬,他们更看重这事儿能不能写进简历里。所以啊,在谈合作的时候,不妨多说说项目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成长,这比单纯加几百块钱更有吸引力。
线上渠道也别放过
微信社群现在是个宝藏地方。好多院系都有自己的项目接单群,比如计算机学院的开发群、美术学院的设计群。要进这些群,最好找认识的老师或者学生推荐,这样信任度一下子就上来了。记得有个做小程序开发的老板,就是在群里发了个需求,第二天就收到七八份方案。
知乎和小红书这些平台也挺有意思。你可以在相关话题下看看哪些学生回答得专业,私信联系往往比海投简历靠谱。不过要注意方式,别一上来就谈钱,先聊聊专业,看看对方感不感兴趣。毕竟现在的大学生,更愿意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
说到报酬这事儿,现在市场价其实挺透明的。开发类项目一般按模块报价,设计类多数按页面数。但最重要的是把验收标准说清楚,避免后面扯皮。最好是分阶段付款,这样双方都有保障。
找大学生做外包,最关键的是要放下身段,用平等的心态去沟通。他们可能经验不足,但创意和执行力往往超乎想象。上次有个餐饮老板,就是放手让几个学生去做营销方案,结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贵阳这个地方,高校资源其实挺丰富的。关键是要找到对的渠道,用对的方法。有时候换个思路,把需求包装成实践机会,反而能吸引到更优秀的学生。毕竟对他们来说,实实在在的项目经验,比单纯赚钱更有价值。
最近还听说有个“校园合伙人”的模式,就是让学生长期负责某个区域或某个类型的业务。这样既保证了团队的稳定性,又能让学生真正融入项目,效果比零散接单好得多。有个做本地生活服务的平台,就是用这个模式,现在在花溪大学城做得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