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车站旁的小巷景象
晋江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总是藏着最地道的市井味道。我刚出站就被那阵喧闹声吸引了,隔着马路望过去,那片老房子在玻璃幕墙的对比下,像被时光遗忘的角落。
巷口摆着五金摊,老板坐在矮凳上修拉链,手边的收音机咿咿呀呀唱着高甲戏。再往里走,空气突然变得油腻腻的——是家肠粉店开锅了。老板娘麻利地掀开蒸笼,白雾呼地涌上来,她边装盒边朝二楼喊:“阿妹,下来拿饭!”铁艺栏杆上晾着的校服还在滴水。
车轮饼与旧书店
下午四点,小学放学铃准时响起。穿黄色安全服的孩子涌进巷子,精准地停在车轮饼摊前。“红豆的要凉了再吃啊。”阿婆笑着递过纸袋,有个男孩迫不及待咬了一口,烫得直跺脚。斜对面的旧书店里,老板正给连环画补书脊。他说这巷子以前叫“竹篾街”,现在年轻人哪还知道怎么做竹篾啊。
我在理发店门口看见个有意思的场面:老师傅给人剃头,旁边的猫蹲在工具箱上打盹,推子声和呼噜声此起彼伏。有个大姐端着饭盒过来借剪刀拆快递,剪完顺手抓了把花生放在凳子上。这种自然而然的往来,在新建的小区里很少见到了。
天色暗下来时,巷子突然变了模样。凉茶铺亮起暖黄色的灯,苦瓜汤的香味从公共厨房的窗户飘出来。有个阿公搬出小桌板泡茶,看见我在张望,朝我举了举茶杯。我犹豫片刻,还是坐过去了。他指着墙角裂缝里长出的叁角梅说:“这花比我家孙子年纪都大。”
路灯接连亮起,把晾衣绳的影子投在斑驳的砖墙上。网吧里传出游戏音效,菜鸟驿站的扫码器还在滴滴响。我忽然觉得,车站旁的小巷景象就像个透明的容器,装满了正在呼吸的生活。火车站永远在催促人们前行,而这条巷子却固执地挽留着什么。
走到巷尾的庙宇前,香火气混着檀香味。墙上的电子屏滚动着公益广告,供桌上却摆着刚拆封的薯片。这种新老交织的违和感,反倒让这里显得真实。回头望去,晋江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在夜色中亮着星星点点的光,像一盒被打翻的星星。
可能再过几年,这些泛黄瓷砖墙都会消失吧。但此刻炒锅里的沙茶酱还在咕嘟冒泡,旧空调外机仍在嗡嗡作响,二楼阳台上那盆兰花在晚风里轻轻摇晃。这些碎片共同构成了比地标建筑更鲜活的风景,提醒着每个路过的人:真正的城市记忆,往往藏在最不经意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