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旧街角五十五元的温情

发布时间:2025-11-06 04:44:48 来源:原创内容

松原巷子深处的出租屋里,小杨正对着电饭煲发呆。米缸见底叁天了,这顿煮完真不知道明天该怎么办。隔壁传来夫妻俩的吵架声,锅碗瓢盆摔得震天响,他下意识摸了摸裤兜里皱巴巴的两百块钱——这是他能给阿玉的全部家当。

阿玉在旧街角摆摊卖毛衣,五十五元一件,生意时好时坏。小杨总记得第一次见她那天,她站在秋风里搓着冻红的手,却把最厚的毛衣都留给了乡下的弟妹。“我这人吧,没啥大本事。”小杨往电饭煲里多加了两把米,“但让她吃上热乎饭总做得到。”

旧街角的温暖

旧街角五十五元的温情从来不是挂在嘴上的。阿玉的摊位正对风口,小杨每天绕远路送热豆浆。有回看见阿玉对着断掉的鞋发呆,他连夜找了四家修鞋铺,第二天把修好的鞋递过去时,手背全是胶水印子。“你这人真傻。”阿玉说着,却把唯一完好的手套套在他手上。

他们的约会总是在收摊后。沿着旧街角慢慢走,分食一个烤红薯,在公交站台分享同一副耳机。最深情的告白发生在菜市场:“茄子降价了,买点给你做油焖茄子吧。”小杨攥着两百块钱精打细算时,阿玉悄悄往篮子里放了他最爱吃的五花肉。

出租屋的窗户漏风,报纸糊了一层又一层。但阿玉用捡来的布料做了窗帘,小杨用报废的自行车零件改了台灯。某个雪夜停电,他们裹着同一条毯子看窗外,路灯把雪花照得像星星。“等有钱了...”小杨刚开口,阿玉就打断他:“现在这样挺好。”

现实却从不会因为温情就手下留情。阿玉的母亲查出重病那天,她在医院走廊里来回走了二十叁遍。小杨把两百块钱塞进她包里时,听见她对着缴费单喃喃:“要不嫁了吧,隔壁村那家答应出彩礼...”

深夜的豆浆

那晚小杨在旧街角找到阿玉时,她正对着空摊位发呆。“五十五元一件的毛衣,要卖多少件才够呢?”她的问题飘在夜风里。小杨没说话,跑去二十四小时便利店买了豆浆,插好吸管递过去。“喝完我陪你数数,两百块钱能买多少毛线。”

他们真的数了。在松原巷子彻夜未眠的晚上,计算器按了又按。小杨第一次说起自己的规划:拜师学装修的手艺,已经有人愿意带他。阿玉翻出手机里老顾客的联系方式,商量着能不能接定制订单。破晓时分,她突然笑出声:“你看我们,像不像在经营一家公司?”

转机来得意外。阿玉的手工毛衣被路过博主拍照发了微博,订单突然多起来。小杨的师傅夸他细心,把朋友家的活也介绍过来。他们依然住在漏风的出租屋,但存折上的数字终于开始跳动。去医院交费那天,阿玉母亲拉着小杨的手:“孩子,苦了你们了。”

如今经过旧街角,还能看见阿玉的毛衣摊。价格牌悄悄换成“六十五元”,但老顾客来还是收五十五。有人问起松原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怎么维持,小杨正在给摊位加固雨棚:“哪有什么诀窍?就是她冷的时候,我把外套给她;我饿的时候,她记得我不吃香菜。”

巷子深处的出租屋还亮着灯,今晚要做红烧茄子。窗台上摆着用第一个月工资买的绿植,五块钱一盆,长得特别旺。阿玉缝完最后一件毛衣,抬头看见小杨拎着菜往回走。两百块钱的爱情从来没变过,只是当初揣在兜里,如今长在了心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