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上课资源喝茶,河池学习材料品茶交流
这几天总听人说河池上课资源喝茶的事儿,刚开始还纳闷,上课和喝茶怎么能扯到一块儿去?后来在朋友那儿坐了坐,才明白这说的可不是简单的泡茶喝。
那是个周末下午,我们约在老城区的茶室见面。木桌上摆着几本教案,旁边是冒着热气的白茶。朋友把笔记本电脑转过来给我看:“你瞧,这是我们整理的初中数学易错题集,隔壁桌那位穿灰衬衫的李老师,上周分享了特别好的作文素材包。”他抿了口茶,“在这儿碰到的,多半是附近学校的老师,或者像我们这样给孩子找学习资料的家长。”
茶香里的知识流动
说来挺有意思,在这地方,谁手里有好资源,就像泡开一壶好茶,自然而然地就想和大家分享。上个月,有个退休老教师带来他珍藏多年的古诗文解读笔记,用扫描仪做成电子版,现在好多老师上课都在用。这不比在网上漫无目的地搜索强多了?至少经过筛选,质量有保证。
我慢慢理解了,河池上课资源喝茶这个说法,其实就是把寻找教学资源这件事,变得像品茶那样从容不迫。好茶要慢慢品,好的教学材料也得细细挑。茶室里那种放松的氛围,反而让交流变得更真诚——没有推销,没有套路,就是实实在在地说说哪个课件好用,哪种解题方法学生容易懂。
记得有一次,几个语文老师围坐一桌讨论怎么教文言文。年轻的王老师说现在学生觉得古文枯燥,老教师就建议从茶文化入手,讲讲苏轼怎么煮茶,陆羽怎么鉴水。说着还真泡起了功夫茶,大家一边品茶一边讨论教学方案。那个下午,茶香伴着思想的碰撞,所谓的河池学习材料品茶交流,大概就是这样的场景吧。
这种交流方式挺接地气的。不像正式研讨会那么拘谨,大家在茶香中畅所欲言,偶尔停顿思考,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有时候聊着聊着,突然就解决了困扰很久的教学难题。你说这是喝茶还是教研?我觉得两者都是。
现在我去茶室,总会带上平板电脑,里面存着最近收集的各类习题和课件。碰到熟人,自然就聊起最近的教学心得;遇见新朋友,一杯茶的工夫就能交换不少有用的信息。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带着温度,是冷冰冰的网盘链接比不了的。
说到这里,忽然想起明天下午约了数学组的几位老师在茶室见面。他们最近在整理几何专题的典型例题,而我手里正好有些生动的动态演示课件。看来又可以在氤氲茶香中,完成一次愉快的河池学习材料品茶交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