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附近500块钱的爱情,相近的价位情感故事
巷子口的饺子馆
高平城西有条老巷,傍晚时分总飘着股韭菜猪肉饺子的香味。老陈的饺子馆开了十五年,八张桌子擦得发亮。常客都知道,下午五点半准能看到小马坐在最靠里的位置,点一份十八块的饺子,配上免费面汤,安安静静吃完。
直到上个月,他对面多了个姑娘。小马后来说,那天下雨,林晓拖着行李箱躲雨,头发湿漉漉贴在脸上。他多看了一眼,姑娘正好望过来——就那一眼,他鬼使神差地招手邀请她进来避雨。“请你吃饺子吧,”他说,“这家的味道,给五百块都不换。”
后来的周叁,林晓都会来。她说自己在城南服装店打工,每周叁休息。两人从饺子馅料聊到各自老家,从租的房子漏雨聊到将来想开的小店。小马在汽修厂干活,手上总带着机油味,却每次都会带个苹果或橘子,推过去说“店里送的,尝尝”。
有回林晓咳嗽得厉害,小马跑叁条街买梨熬汤。她捧着碗突然问:“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小马搓着手:“我对谁都这样。”这话谁也不信,连他自己说完都笑了。
他们最奢侈的约会,是去附近的公园划船。押金五百,划一小时叁十。小马掏钱时,林晓抢着付了饮料钱。船在湖心打转,小马突然说:“等攒够钱,我想自己开个修理铺。”林晓望着水面:“那我给你当财务,肯定不让人赖账。”
可最近两次,林晓没来。小马打她电话,总是关机。饺子馆老板老陈擦着桌子说:“姑娘搬走了吧?这附近租房的,哪个不是来来去去。”小马没吭声,照旧每周叁点两份饺子,吃完一份,打包一份。
昨天下午,小马修车时手机响了。林晓的声音带着哭腔,说她母亲住院,她回老家照顾,手机丢了刚补卡。小马问缺钱吗,她沉默很久:“医院每天都要交钱...”
当晚,小马去汇款。柜台工作人员问汇多少,他攥着手里仅有的八百块,想了想:“汇五百吧。”那是他半个月房租,但他记得林晓说过,她妈妈做的腌菜特别好吃。
回来时经过饺子馆,老陈在门口抽烟:“见着了?”小马摇头。老陈递过支烟:“五百块钱的爱情,能当真吗?”小马没接,指着招牌:“你家饺子五百块一碗我也买。”说完自己先愣了。
今早雾很大,小马推开修理厂的门,看见林晓站在雾里。她瘦了些,提着个保温桶:“我妈腌的菜,非让我带来。”小马接过桶,听见她又说:“那五百块...等我发工资...”他打断她:“下次复查,我陪你们去。”
林晓眼睛红了。她从包里掏出个纸袋,里面装着皱巴巴的零钱:“先还叁百,剩下的...”小马把钱塞回她包里,就像之前她抢着付饮料钱那样自然。
巷子口早餐摊的老板娘看见他们走进饺子馆。这天不是周叁,但老陈特意多包了韭菜猪肉馅。有些感情啊,就像这五百块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刚好够在艰难时刻,成为彼此最结实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