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学子通话3小时800元花费
最近有个消息在我们这儿传开了:一个东阳的初中生,为了跟同学打叁个小时电话,竟然花掉了整整八百块钱。这事儿乍一听让人吓一跳,现在谁还这么打电话啊?
我头一回听到这事,心里直犯嘀咕。现在大伙儿不都用微信语音吗?别说叁小时,打一天也花不了几块钱流量费。这孩子怎么回事?是家里钱多得没处花,还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越想越觉得这事儿不简单。
电话那头到底说了什么
后来我慢慢了解到,这孩子平时挺内向的,在学校里朋友不多。那天的电话,是打给一个即将转学去外地的朋友。俩人从小学就认识,这一分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
你说现在的小孩,看着啥都不缺,手机、平板样样齐全,可心里的话反倒不知道怎么说了。发微信吧,冷冰冰的文字表达不出感情;视频通话吧,又觉得不好意思。反倒是最传统的电话,让人能安心说说话。
那叁个小时里,他们从班级趣事聊到未来的梦想,从作业难题聊到各自的小秘密。说到动情处,两个孩子都在电话两头哭了。你说这情感,哪是几百块钱能衡量的?
这事让我想起自己上初中那会儿,也有个特别要好的朋友。后来他家搬去了省城,我们约好互相写信。那时候寄一封信才八毛钱,可每封信都能反复读上好几天。现在的孩子,怕是连信纸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了。
这笔账该怎么算
说到那八百块钱,确实不是个小数目。要是换算成日常开销,够买多少本参考书、多少顿午饭啊。这孩子家里也就是普通工薪阶层,父母知道后,心里肯定是又气又心疼。
可转念一想,人生中有些时刻,确实不能用简单的金钱来衡量。那个东阳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或许在别人看来是浪费,但对两个孩子来说,这可能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告别。
现在的家长也挺难做的。既想让孩子懂得节俭,又不想扼杀他们真实的情感表达。这事儿发生后,那个孩子的父母没有过多责怪他,而是坐下来好好谈了谈。他们说理解孩子和朋友分离的心情,但也希望他以后遇到这种事能先跟家里商量。
说实话,这种处理方式挺让人佩服的。要是换做有些家长,可能先是一顿骂,反而把孩子推向更远的距离。
如今这个东阳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的事,已经在附近几个学校传开了。老师们也在思考,是不是该在平时的教育中,多教教孩子怎么正确表达情感,怎么在珍惜感情的同时,也懂得合理安排。
我邻居家上初中的孩子回家说,他们班主任就用这个例子开了次班会,让同学们讨论“如果你要和好朋友分开,会怎么做”。有的说会提前录视频留言,有的说会约着见面聊天,还有的说要一起做件有意义的事留念。你看,这不就是最好的教育吗?
其实啊,每个时代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方式去记录青春。我们那时候是厚厚的同学录和互相赠送的照片,现在的孩子可能是一条长长的通话记录,或是一起打的游戏、追的星。形式在变,但那份纯真的情谊始终没变。
那个为了叁小时通话付出八百元的初中生,再过十年、二十年回头看,说不定会觉得这是青春里最值得的一笔“花费”。毕竟,有些话只有在那个年纪、那个时刻说出来,才最真实、最动人。
这事也让我想起,现在家里有青春期的孩子,真的得多留心。不是要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而是要多创造机会让他们愿意开口。要是孩子连心里话都不愿跟家里说,那才真叫人担心呢。
说到底,这个学子通话3小时800元花费的故事,折射出的是当下青少年情感表达的需求和困惑。他们在数字时代长大,却依然渴望真实的情感连接。这一点,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