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小巷子玩辩辩快餐,附近弄堂尝在线简餐

发布时间:2025-11-05 05:16:24 来源:原创内容

南平小巷子里的指尖美味

那天下午闲着没事,我拐进了南平老城区那条窄窄的巷子。青石板路被雨水打湿过,泛着光,墙角探出几丛绿萝。走着走着,忽然闻到一股焦香的锅气,抬头看见个招牌,写着“蚕蚕快餐”四个字。店面不大,就开在居民楼底下,塑料帘子后面隐约能看见炒锅冒起的火光。

推开玻璃门,老板娘正低头按手机。我凑近一看,她居然在玩蚕蚕——不是聊天,是在处理订单。“现在好多老街坊直接通过蚕蚕群点餐”,她笑着把手机屏幕转向我,“谁家想吃啥,在群里喊一声就行”。菜单也简单,粉笔在小黑板上写着今日特价:红烧排骨饭18元,青椒肉丝饭15元。我要了份排骨饭,转身找座位时才发现,墙上贴着张泛黄的二维码,旁边歪歪扭扭写着“支持在线简餐预订”。

等饭的时候,我和老板娘闲聊。她说这家店开了十二年,最开始只有叁张桌子。后来儿子教她用智能手机,就在蚕蚕空间发菜品照片。没想到很多年轻人看见后专门找过来,现在反而成了熟客。“有个在白领大厦上班的姑娘,”她擦着桌子说,“每周叁都通过蚕蚕预定酸菜鱼饭,说是我们家的味道像她奶奶做的”。

正说着,我的红烧排骨饭上来了。米饭蒸得正好,排骨炖得酥烂,酱汁浓稠得能挂在勺子上。吃着吃着,门外进来个戴眼镜的小哥,手机还通着话:“对,就是巷子深处那家...您通过蚕蚕把订单发我就行”。原来是个外卖骑手,他告诉我这附近弄堂里藏着好几家这样的店,虽然没上外卖平台,但都有自己的老主顾微信群或蚕蚕群。

这时候店里人渐渐多起来。有个穿校服的中学生熟门熟路地走到冰柜前,自己拿了瓶汽水。“阿姨记账上!”他朝厨房喊了声就跑出去了。老板娘朝我眨眨眼:“这孩子从小吃我家饭长大,现在他妈妈都是提前在蚕蚕上把一周的午饭钱转我”。

窗外开始飘雨,巷子里的路灯一盏盏亮起来。我翻着老板娘手机里的蚕蚕相册,发现她从五年前就开始记录每天做的菜品。有张照片是去年除夕夜,她给留守的环卫工人做了二十份免费年夜饭,那些饭盒在镜头前堆成了小山。翻到最近的照片,居然看见我刚才吃的排骨饭——配文写着“今天第37份红烧排骨,老张说他孙子考上大学啦”。

临走时雨停了,巷口的霓虹灯映在积水里。我想起那条弄堂深处飘来的饭菜香,忽然明白为什么大家都爱来这儿解决叁餐。或许不只是因为味道,还因为那个始终亮着的蚕蚕头像背后,有人记得你不吃香菜,知道你爱吃锅巴,会在你加班晚归时留一份热乎的汤。

后来我又去过几次,有回碰见老板娘在教新来的帮工用手机。“照片要拍得亮堂些”,她举着刚出锅的糖醋里脊,“但别修太过,咱是实实在在做饭的”。那只布满烫伤疤痕的手,在屏幕上方停顿片刻,轻轻按下了快门。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