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大学城学生约茶,学子相聚品茗时光
要说锦州大学城最近什么最火,那必须是学生间的约茶风潮。这不,周末刚过下午叁点,学校后门那家叫"茶言观舍"的小店又坐满了人。玻璃门上挂着的手写牌子"今日推荐:凤凰单丛"在阳光底下泛着暖光,门里飘出的茶香混着年轻的说笑声,把整个街道都衬得鲜活起来。
靠窗那桌坐着穿蓝色卫衣的男生,正小心翼翼地往紫砂壶里注水。"等这泡岩茶出汤,你们尝尝什么叫岩骨花香。"他对面的两个同学凑近闻香,脸上写满好奇。隔壁桌几个文学院女生人手一个白瓷盖碗,边啜饮边讨论着上周的现代文学课。有个扎马尾的姑娘突然笑起来:"你说鲁迅先生要是来咱们这儿,会不会也点一壶茶?"
约茶这件事儿
其实刚开始,大家就是图个新鲜。谁没在宿舍泡过茶包呢?但真坐在茶桌前,看着茶叶在热水中舒展开,那种感觉完全不一样。化学系的张明还记得第一次被学长带来时,他盯着茶海里琥珀色的茶汤发愣:"原来茶不是只有苦味啊。"
现在他已是半个茶通,经常给新入门的同学讲解怎么辨别发酵程度。说着说着还会翻出手机相册:"瞧这是我老家武夷山的茶园,等放假你们来,带你们采茶去。"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茶桌上演。
约茶的地方也渐渐多起来。除了"茶言观舍",教学楼角落的休闲区、图书馆一层的咖啡厅(现在也供应龙井了),甚至宿舍楼的公共厨房,都能见到叁五人围坐品茗的身影。有时候聊着聊着,话题就从茶叶转到专业课,再转到人生理想。物理系的李悦有次在茶桌说到激动处,直接掏出草稿纸演算起量子力学,惹得茶友笑他"走火入魔"。
这种学子相聚品茗时光慢慢成了大学城里独特的风景。你经常能听见这样的对话:"明天下午没课?那老地方见!"不用明说,大家都知道指的是哪家茶馆。有些跨专业的合作项目,最初就是在茶桌上敲定的。茶香缭绕中,陌生的变得熟悉,隔阂的变得亲密。
上个月校庆,茶社联合举办了"校园茶会"。那天摆出了叁十多种茶叶,从安化黑茶到台湾乌龙。最让人惊喜的是几位老教授也来了,哲学系的王教授端着茶杯感叹:"我教书四十年,第一次看见年轻人这样喝茶。"
当然也有小插曲。有次隔壁桌两个男生为"普洱该泡几分钟"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店主过来演示了叁种冲泡方法才平息"争论"。不过这样的争执从不伤和气,反而成了下次约茶的由头:"下周带我的老班章来比比?"
夜幕降临时分的茶馆别有一番味道。暖黄的灯光照在茶海上,茶杯里的倒影随着水波轻轻晃动。这时候的谈话声会低下来,有人捧着热茶看窗外路灯次第亮起,有人在本子上记下灵感。偶尔传来烧水壶的鸣叫声,像为这些静谧时刻打上的节拍。
这样的锦州大学城学生约茶时光,已然超越了简单的休闲方式。它像一条隐形的纽带,把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人联结在一起。在茶香的氤氲里,知识在流动,友谊在生长,而属于青春的故事,正随着每一泡新茶的展开,继续书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