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怎么跟宾馆前台要特殊,如何向酒店服务生寻求特别帮助
从一次尴尬经历说起
上个月我去乳山出差,晚上到酒店办入住时突然犯了难。家里老人嘱咐要买个海参礼盒送亲戚,可行程太满根本没空逛特产店。我盯着前台那位面带微笑的工作人员,话在嘴边绕了好几圈就是说不出口——该怎么开口请他们帮忙联系靠谱的海参卖家呢?这种既不是订房也不是咨询旅游路线的事,人家会理我吗?
后来还是硬着头皮试探着问了句:“请问你们这儿客人通常都去哪买海产物呀?”没想到前台小姑娘特别热情,立刻拿出手机给我推了两个本地渔民的微信,还提醒我:“明天早上码头有刚上岸的鲜货,比店里便宜叁分之一呢!”这件小事让我突然明白,原来酒店前台能提供的帮助,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多。
其实在很多旅游城市,宾馆前台就像本地生活百科书。他们清楚哪家馆子正宗又不宰客,知道什么时候退潮能赶海,甚至能帮你联系到常规渠道找不到的当地特色资源。可为什么我们常常不敢开口求助呢?大概是因为没掌握合适的沟通方法。
这样说话更有效
记得有次在酒店大堂,听见有位客人直接对着前台说:“给我弄点特别服务!”那语气活像在使唤下人,结果人家礼貌回绝说没有这类服务。其实不是没有,是他压根不会说话。后来我观察发现,那些总能获得额外帮助的客人,往往都做对了叁件事:挑对时机、用对语气、说对诉求。
比如下午叁四点前台不太忙的时候,你走过去先聊两句天气:“今天太阳真好,听说乳山银滩日落特别美?”等对方接话后,再自然过渡到正题:“我想带点本地特色的海产回去,您知道哪些渠道能买到渔民直供的吗?”这样既给了对方思考时间,又显得尊重他们的专业知识。上周我朋友就用这方法,居然通过酒店联系到了当天清晨刚捕捞的牡蛎,比市场卖的新鲜多了。
要是遇到前台表示为难,千万别死缠烂打。可以说:“没关系,要是后续有什么消息随时告诉我房号就行。”留下回旋余地往往会有意外惊喜。有天晚上我回酒店,前台居然主动喊住我:“先生,明天早上有渔船靠岸,您要的野生海参应该能买到。”看,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
那些意想不到的隐藏服务
现在很多宾馆前台其实都经过专业培训,能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可以委托他们预约难订的餐厅,联系深度游向导,甚至帮忙代收快递。有次我见个上海客人和前台聊得投缘,第二天居然拿到了不对外开放的垂钓基地入场许可。当然这些都不是明文规定的服务,更像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关键在于要把需求说得具体。别说“我要特殊服务”,而是说“想买叁斤当天捕捞的鹰爪虾送人”;别说“给我找个好地方”,改为“家里老人腿脚不便,有没有能开车直达的小众海滩?”当你把需求场景化,获得帮助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
最近还发现个小窍门,选择本地人开的民宿或酒店往往更容易获得特别帮助。他们的员工很多都是土生土长的乳山人,对当地资源门儿清。有次我随口问了句哪里能体验渔民生活,前台小伙子直接联系了他姑父的渔船,第二天我就跟着出海撒网去了,那体验比任何收费项目都来得真实。
站在宾馆前台的角度想想,他们每天面对成百上千的旅客,更愿意帮助那些尊重当地文化、说话得体的客人。就像那位给我推荐码头的姑娘说的:“其实很乐意帮客人联系特色资源,但希望客人能抱着平等交流的态度,而不是把我们当快捷客服。”
现在再去乳山,我已经能和前台像老朋友那样自然交流。昨天刚收到他们发来的讯息,说这个季节的牡蛎最肥美,问需不需要预留些真空包装的。你看,当我们学会正确表达需求时,那些原本看似困难的特别帮助,其实就藏在一次真诚的对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