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附近200块钱的爱情,红都近郊两百元的温情

发布时间:2025-11-03 04:59:41 来源:原创内容

那个下午,我蹲在瑞金老汽车站门口等班车,柏油路面被太阳晒得发软。旁边小卖部的老板娘摇着蒲扇说:“后生,去城里啊?现在这路上跑的车,可比从前慢多喽。”

这话让我想起外公讲过的故事。他说叁十年前,这条砂石路跑着破旧的中巴,车窗哐当响,可坐车的人眼里都亮着光。那时候从乡下到瑞金县城要颠簸两个多小时,但挡不住年轻人往城里跑的心。

两百元能买什么

现在随便下顿馆子都不止这个数了。可外公说,1993年他揣着攒了半年的两百块钱进城,那是他全部的家当。他在建筑工地搬水泥,一天挣八块钱,这两百块对他来说,真是一笔巨款。

他在瑞金沙洲坝的工地上认识了外婆。外婆那时在工地食堂帮忙,打饭时总会多给他半勺菜。外公笨拙,不会说什么甜言蜜语,偶尔从工地回来,会绕路去镇上买五分钱的冰棍,用棉絮包着,一路跑回来递给外婆。冰棍常常化了一半,外婆却总是笑得特别开心。

攒够了那两百块,外公拉着外婆去了县城里唯一的照相馆,拍了张订婚照。剩下的钱,买了块红布做新衣裳,又请工友们吃了顿简单的饭。没有戒指,没有婚礼,就这样开始了他们四十年的婚姻。

外婆常说,那时候的感情啊,就像瑞金冬天的太阳,不热烈,但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

红都土地上的温度

现在的瑞金,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小县城了。高楼多了,路也宽了,从乡下进城只要四十分钟。但我总觉得,这片红都土地上,还保留着某种质朴的东西。

去年在瑞金郊区,我遇到一对开小吃店的夫妻。他们每天凌晨叁点起床和面,卖一块五一个的簸箕粄。有次聊天,丈夫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他们结婚时,连婚纱照都没拍,就花了二百块钱请亲戚吃了顿饭。

“等孩子上大学了,我带她去厦门看海,补拍婚纱照。”他说这话时,正在炸油饼的妻子回头笑了笑,没说话,但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这种质朴的温情,在如今的瑞金近郊依然能找到。它不昂贵,不张扬,却实实在在。

班车来了,我上了车,找了个靠窗的位置。窗外是瑞金熟悉的红土地,一垄一垄的稻田向后倒退。我想,也许真正的感情从来不需要太多包装,就像这片土地一样,朴实无华,却能长出最饱满的稻穗。

车开动了,带着我驶向市区。恍惚间,我仿佛看见了叁十年前那辆哐当作响的老式中巴,车上坐着年轻的外公外婆,他们挨着坐在一起,窗外是同样的红土地,而他们眼中,是对未来最简单、最纯粹的期待。

推荐文章